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痞利的意思、痞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痞利的解釋

痞結又下痢。《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中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注:“毋論傷寒中風,表未解總不當下。醫反下之,或成痞,或作利……似此痞利,表裡兼病,法當用桂枝加人參湯兩解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痞利”是一個中醫術語,指患者同時出現“痞結”(腹部硬滿的症候)和“下痢”(腹瀉)的症狀,常見于外感病誤用攻下法後的表裡同病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痞利 = 痞結 + 下痢。其中:

    • 痞結:指腹部有硬塊或脹滿感,按之堅硬,屬氣機阻滞的實證;
    • 下痢:即腹瀉,多因脾胃受損、水濕下注所緻。
  2. 病因病機
    根據《醫宗金鑒》記載,傷寒或中風等外感病未解時,若誤用攻下法(如瀉藥),會導緻表邪内陷,引發氣機壅滞(痞結)與脾胃運化失常(下痢)并存的複雜證候。

  3. 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包括:

    • 每日腹瀉數十次,糞便完谷不化;
    • 腹中腸鳴如雷;
    • 心下痞硬脹滿;
    • 伴隨幹嘔、心煩不安等。
  4. 治療方藥
    中醫主張用桂枝加人參湯調和表裡,既解表邪又補脾胃,達到“兩解”之效。

痞利是中醫對特定誤治後表裡同病的病理概括,需結合經典文獻與臨床辨證施治。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傷寒論》相關注解或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痞利

痞利(pǐ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人行為言語間帶有一種輕薄、狡猾、陰險的樣子。它的拆分部首是疒(病部)和利(刈部),總共有13畫。

痞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繁體形式為痞力。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意義沒有改變,均指人的行為有些不正派,有點狡詐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的笑容中帶有一絲痞利的味道。

2. 他表面上看起來和藹可親,但實際上很痞利。

痞利還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

1. 痞利形容詞:痞利的、痞利味道

2. 痞利名詞:痞利性格、痞利行為

近義詞包括:狡猾、陰險、奸詐

反義詞可以是:正直、坦率、老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