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下之明法。《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員。”
(2).天的意志。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故必徙居處、更稱號、改正朔、易服色者,無他焉,不敢不順天志而明自顯也。”
“天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天下之明法
出自《墨子·天志上》,墨子将“天志”比喻為工匠的規矩,是衡量天下行為的準則。他認為“天”具有客觀法則性,主張以“天志”作為社會治理和道德評判的标準,強調“順天意者得賞,反天意者得罰”。
墨家意志的象征
墨子提出“天志”代表公正無私的意志,是墨家“兼愛”“非攻”等思想的終極依據,如“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
部分現代解釋将“天志”引申為個人遠大志向,如“追求高遠目标,超越常人的抱負”。但此用法多見于姓名學或文學比喻,并非傳統經典含義。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該詞,避免混淆哲學概念與引申義。
天志是指一個人崇高的志向和追求,代表了個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天志由部首「日」和「心」組成,部首「日」表示太陽和光明,象征着智慧和清晰的目标;「心」則代表内心和意志。它的總筆畫數為9。
「天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王制》。在古代文化中,「天」指的是最高神靈,「志」則代表了一個人内心的意願和意志。
在繁體字中,「天志」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天志」的結構更為繁複。其中,「天」字的寫法較為簡單,直接由部首「大」和上半部分的橫畫組成。而「志」字則由「士」字(意味着一個人的品德和意志力)和「心」組成。
1. 他的天志是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2. 她的天志是成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創造自己的事業。
3. 多年來,他一直追逐着自己的天志,終于實現了他的夢想。
組詞:天才、天資、志向、堅志。
近義詞:雄心、抱負、目标。
反義詞:庸碌、懶散、消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