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志的意思、天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志的解釋

(1).天下之明法。《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員。”

(2).天的意志。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故必徙居處、更稱號、改正朔、易服色者,無他焉,不敢不順天志而明自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志”是中國古代哲學,尤其是墨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含義可從漢語詞典及哲學義理角度闡釋如下:

一、字義與基本釋義

“天”指宇宙最高主宰或自然法則,“志”意為意志、旨意。合稱“天志”即指天的意志或宇宙的普遍法則。墨家創始人墨子提出此概念,強調天具有明辨善惡、賞善罰惡的意志,是人類行為的終極準則(《墨子·天志》)。

二、哲學内涵與墨家主張

  1. 道德權威性

    墨子認為“天志”是普世價值的根源:“天欲義而惡不義”(《墨子·天志上》)。天的意志表現為兼愛、非攻、尚同等道德原則,人類需順應天志行事,方能實現社會公正。

    來源:《墨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

  2. 對儒家天命觀的批判性發展

    區别于儒家“天命”的命定色彩,墨家“天志”更強調主動的道德實踐。天志并非不可知的力量,而是通過“明鬼”(鬼神存在)的監督機制,要求人類積極行善避惡(《墨子·明鬼》)。

    來源: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3. 社會功能:制約王權與規範行為

    墨子以天志為最高法度,主張“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墨子·天志中》),以此約束統治者權力,同時為平民提供對抗不公的理論依據。

    來源:孫诒讓《墨子間诂》,商務印書館。

三、曆史影響與現代诠釋

“天志”思想體現了墨家對客觀道德律的追求,被近代學者視為中國古代理性主義與功利倫理的萌芽。梁啟超評其為“墨學之綱領,諸義皆由此衍生”(《墨子學案》),其“天志-明鬼”體系雖含宗教形式,内核實為對公平秩序的理性設計。

來源:《漢語大詞典》(線上版),"天志"詞條釋義。

四、學術參考鍊接

  1. 《墨子·天志》原文: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墨子》

  2. 墨家思想研究: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墨子

  3. 《漢語大詞典》"天志"釋義:

    漢語大詞典線上查詢


注:本文釋義綜合《墨子》原典、哲學史著作及權威詞典,引用來源均為學術出版物或專業數據庫,内容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天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墨家哲學概念

  1. 天下之明法
    出自《墨子·天志上》,墨子将“天志”比喻為工匠的規矩,是衡量天下行為的準則。他認為“天”具有客觀法則性,主張以“天志”作為社會治理和道德評判的标準,強調“順天意者得賞,反天意者得罰”。

  2. 墨家意志的象征
    墨子提出“天志”代表公正無私的意志,是墨家“兼愛”“非攻”等思想的終極依據,如“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


二、儒家及漢代思想

  1. 天的意志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楚莊王》中提出“天志”即“天命”,認為君主需順應天意,通過“改正朔、易服色”等行為彰顯天的權威。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将“天志”引申為個人遠大志向,如“追求高遠目标,超越常人的抱負”。但此用法多見于姓名學或文學比喻,并非傳統經典含義。

例句參考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該詞,避免混淆哲學概念與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庵摩羅遨樂奔忙踩追柴槱丳脨蟲蠧出堂差黨序的語鬥樞鳳麟分居異爨負版關綜滾淌咍咍橫世洪潤謊詐禍譴賤走介次金榜挂名積勩局影空談口出大言叩首連颠菱鑒靈峻利灑鸾冕論道經邦煤耗蒙篾拗曲作直暖痛譜主全環食雀角鼠牙穣人善世沈然深永奢遮霜文思仙嘽咺挑牙蟲卧褥香爐五羖下哺俠刺遐界鮮英賢胄小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