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學士院起草或修正诏谕的地方。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學士院玉堂……堂中設視草臺,每草制,則具衣冠據臺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臺而已。” 元 吳師道 《次韻張仲舉助教上京即事》之四:“紬書共啟緘金匱,持筆行登視草臺。”
“視草台”是中國古代學士院中用于起草或修正诏谕的場所,其具體解釋和背景如下:
“視草台”是學士院(宋代中央機構之一)内設置的專用台座,主要用于學士們起草、審閱或修改皇帝的诏書。這一名稱中的“視草”指審閱文書草稿,“台”則指代專門的工作台。
宋代制度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宋代學士院玉堂内設有視草台,學士在草拟诏書時需穿戴正式衣冠,端坐台上完成工作。這體現了當時文書起草的莊重性。
元代延續
元代文人吳師道在詩句中提到“持筆行登視草台”,說明這一場所的名稱在元代仍被沿用,但其實際功能可能已逐漸消失,僅作為象征性存在。
宋代以後,隨着行政制度的調整,視草台逐漸失去實際用途,僅保留為學士院内的空置建築,但其名稱仍被後世文獻引用,成為古代文官制度的文化符號之一。
“視草台”反映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嚴謹性,其存在既是對皇權的禮儀化呈現,也體現了學士在政治體系中的核心職能。相關記載主要見于《夢溪筆談》等曆史文獻。
《視草台》是指在古代戰争中的一種指揮台,用來觀察敵軍動向和指揮作戰。它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在軍事領域。下面将深入探讨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内容。
《視草台》這個詞由諧音構成,拆分後可以分為兩個部首:言 (yán),艸 (cǎo)。整個漢字共有12畫。
《視草台》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受到古代戰争時期野戰指揮官使用草堆等物體作為戰場指揮點的啟發。
繁體字中,“視草台”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關于《視草台》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沒有太多相關的資料。
1. 古代将軍常常在視草台上觀察戰場,以便作出正确的決策。
2. 這座視草台為指揮官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觀察點,以便他們能夠及時調整戰術。
3. 視草台的位置選取非常重要,以便能夠一覽周圍的戰場情況。
近義詞:戰争指揮台、觀察台、戰術指揮台
反義詞:無相關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