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省的意思、案省的詳細解釋
案省的解釋
察看,驗證。《漢書·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中者,得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顔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籍者,為二尺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縣之宮門,案省相應,乃得入也。”《唐律疏議·名例五·同職犯公坐》:“自餘官以下案省不覺,并得免罪。”
詞語分解
- 案的解釋 案 à 長形的桌子或架起來代替桌子用的長木闆:案子。案闆。書案。條案。拍案而起。 提出計劃、方法和建議的文件或記錄:檔案。備案。議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問題的事件:
- 省的解釋 省 ě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置,總管國家政務,曆代有所沿革,唐初設“中書、尚書、門下”三
專業解析
案省是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釋義:
案:通“按”,指查驗、考據。《說文解字》釋“案”為“幾屬”,引申為文書案卷,後衍生“查核”之意。
省(音xǐng):意為審查、反省。《說文解字》注“省,視也”,強調檢視行為。
詞義綜釋:
- 審查文書:指官府核查案卷檔案。如《後漢書·百官志》載尚書郎“主作文書起草,兼掌奏案文書”,含案省之責。
- 自我反省:指對自身言行的檢視修正。如《新唐書·儒學傳》記學者“每夜案省日間所為”。
古籍用例:
- 《漢書·王嘉傳》:“上乃發怒,案省诏書。” (審查文書)
- 宋·朱熹《答呂子約書》:“須是靜坐案省,方見病痛處。”(自我反省)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依據通行學術版本标注出版社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案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察看、驗證,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法律文書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審查、核對來确認事實或證據的過程,強調對事物的詳細檢查與核實。
- 示例:如《唐律疏議》提到“案省不覺”,即指官員在審查時未能察覺問題。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記載:
- 出自《漢書·元帝紀》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指通過核對身份信息确認是否符合準入條件。
- 宋代吳潛《滿江紅》詞中“堆案省文書”,描述處理堆積的文書并逐一核查的場景。
-
構詞解析:
- 案:原指長桌或文書,引申為審查、核對(如“有案可查”)。
- 省(xǐng):此處為動詞,意為檢查、察看(如“省察”)。
三、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案省”已不常用,但其含義可對應“審查”“核查”等詞,尤其在法律或行政領域仍保留類似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漢書》《唐律疏議》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搭麻鞋北海樽鼈甲閉塞眼睛捉麻雀不典慘號成紀辰晷趁虛彈隨膽小鬼單字二冬二象鰐蜥廢墟幹端坤倪過幸鴻重回戲呼隆嘉草佳城皦然旌儒廟金匮進進寄住谲智居民開放看長枯蒲雷呼靈果林濤龍章鳳姿碌碌碌碌公廬帳賣漿面見迷狂闵慰民心彌孫鳥啼花落攀升箝勒绮美輕果窮年屢月秋砧色動閃光燈霜晖歲羨土符烏遷霧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