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功德田的意思、功德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功德田的解釋

佛教謂佛法僧。《俱舍論》卷十五:“功德田者,謂佛法僧。”《三藏法數》卷十一:“功德福田,謂若能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寳,非但成就無量功德,亦能獲其福報。是名功德福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功德田是漢傳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代能夠培植功德、增長福報的福田。該詞由“功德”與“田”複合構成,《佛學大辭典》解釋“功德”為修善行所獲之福德與智慧,“田”則比喻能生長福德的載體,如同耕地能生長莊稼。

在佛教經典《大智度論》中,功德田特指“三福田”中的敬田,即通過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而積累功德。唐代高僧窺基在《成唯識論述記》中強調,對佛、法、僧的虔誠布施屬于“勝義田”,可産生無量福報。這一概念在宋代佛教典籍《五燈會元》中進一步發展為修行者培植善根的實踐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

“功德田”是佛教術語,源自梵語puṇyakṣetra,指能夠培植福德的領域,通常與佛法僧三寶相關。以下是綜合解釋:

  1. 核心定義
    佛教經典如《俱舍論》和《三藏法數》指出,功德田是“三福田”之一,特指佛法僧三寶。恭敬供養三寶可成就無量功德,并獲得福報,如同在肥沃田地播種能豐收。

  2. 三福田的分類
    根據不同經典,福田分三類:

    • 功德田:供養佛法僧,即修行者、佛陀等聖賢;
    • 恩田:指父母、師長等需報恩的對象;
    • 悲田:指貧困、病苦等需憐憫的衆生。
  3. 比喻與深層含義
    功德田比喻為積累善行的場所,強調通過善業(如布施、持戒)在特定對象身上播種,可增長福慧資糧。例如提到,如同種麥需良田,積德也需選擇福田。

  4. 實踐意義
    佛教徒通過供養三寶、孝敬父母、濟助貧弱等行為,在三種福田中培植福德,這不僅是修行的一部分,也是因果法則的體現。

提示:不同經典對福田的分類略有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俱舍論》《優婆塞戒經》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發扳莊并命撐眉努眼床上安床出門合轍單斃點紙節碉房棣棣訪别繁缛伏詞趕緊更點工部購問後兒虎嘯風馳剪剪極鋒金文基圍絕育開秋口口相傳括比冷瑟瑟梁岷立便零七碎八鄰境鹵莽蒙養黾塞綿延攮嗓攀朱檻前政侵苦氣歇旗織诠才末學趨拜日記帳弱不好弄擅行不顧删取殺威棒沈濁攝揚誓天指日泰甚太主推目推擁王碼電腦公司問聘肖貌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