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聘的意思、問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聘的解釋

行聘;訂親。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 錢文貴 是本村數一數二的有名人物,他托人來問聘, 顧湧 心裡嫌他們不是正經莊稼主,不情願,可是又怕得罪他,隻好答應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問聘”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獨立收錄的規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構詞法分析。根據漢語詞彙學規律及古代文獻用例,可理解為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古代邦交禮節:聘問之禮

指諸侯國間派遣使者相互訪問通好的禮儀制度,屬“聘問”的複合形式。

《周禮·秋官》載“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鄭玄注:“小聘曰問,大聘曰聘”。此處“問”為禮節性問候,“聘”為正式朝觐,合稱代表等級化的外交儀軌。如《左傳·襄公元年》“公如晉聽政,晉侯享公,公請屬鄫,晉侯不許,孟獻子曰:‘……敝邑褊小,阙而為罪,寡君是以願借助焉。’晉侯許之,公至自晉,孟獻子書勞于廟,禮也”,反映春秋時期“問聘”實踐(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二、婚姻六禮環節:問名納聘

特指傳統婚俗中“問名”與“納聘”的結合程式:

  1. 問名:男方遣媒人詢問女方姓名及生辰,以蔔吉兇(《儀禮·士昏禮》“賓執雁,請問名”)。
  2. 納聘:即“納征”,男方送聘禮至女家确立婚約(《禮記·昏義》“納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納吉禮”)。

    明清方志如《嘉靖池州府志》載婚俗“先通媒妁問聘,具書啟禮币”,即指此複合流程(丁世良《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


學術依據來源:

  1. [漢典]《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3. [國學導航]《儀禮·士昏禮》原文數據庫
  4. 王文錦《禮記譯解》(中華書局)
  5. 丁世良《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問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1. 訂親/行聘(權威性較高) 根據漢典及文學作品《太陽照在桑幹河上》的引用,“問聘”指傳統婚俗中的“行聘”行為,即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聘禮以确定婚約。例如丁玲作品中描述錢文貴托人“問聘”,即表達提親、訂親之意。

  2. 詢問聘用情況(現代引申用法) 部分現代解釋認為該詞由“問”與“聘”組合而成,表示對某人是否被聘用或職位空缺情況的詢問,但此用法尚未被權威詞典廣泛收錄,更多見于口語化場景。

注意:若涉及正式文書或文學解讀,建議優先采用“訂親”的傳統釋義;若在職場語境中聽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詢問招聘信息”的引申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拜客背僻備忘錄捕風操戈同室瞋決赤氏牀筵楚俗叢荟倅介打插導先得壹颠沒冬日放殛風藻阜丘甘鸩攻擊行為顧盼神飛寒蠅橫飛花綠頭呼噜噜護書家産嘉遯借鏡觀形寂默救水苛細拉大排嶺北靈幌六尺之孤馬騎媚态美征憫惜奈何木南館拈斷髭須凝帖漚樸淺埃欠體謙婉軟擡三張艄公示兒守杜授簡坦氣天笃體壇透水拓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