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開始;進入秋天。《文選·阮籍<詠懷>》:“開秋兆涼氣,蟋蟀鳴牀帷。” 李善 注:“開秋,秋初開也。”
“開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學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本義:指秋天開始或進入秋天,特指初秋時節。該詞由“開”(開始)和“秋”(秋季)組合而成,強調季節轉換的起始點。
最早見于魏晉時期阮籍的《詠懷詩》:
“開秋兆涼氣,蟋蟀鳴床帷。”
——李善注《文選》引此句時解釋:“開秋,秋初開也。”
詩句描繪了初秋涼意初顯、蟋蟀鳴叫的景象,體現了“開秋”的典型意象。
當代多用于書面語言或詩歌創作,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其古典色彩,避免與“初秋”“孟秋”等近義詞混淆。
提示:若需更多古詩例證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開秋》是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秋季的開始。秋季是夏季向冬季過渡的季節,也是自然界變化最為明顯的時候。開秋标志着天氣開始轉涼,白天溫度逐漸下降,秋風送爽,植物開始進入休眠期。
《開秋》這個詞由部首“開”和“秋”組成。部首“開”是表示打開的意思,有點、門、延伸等含義。部首“秋”則表示秋天的意思。整個詞的筆畫為8畫。
《開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文明中,在農耕社會中,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将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繁體字“開秋”是現代漢字簡化前的寫法。
在古代,對于《開秋》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西漢時期的寫法是“劾秋”;唐代的寫法是“頃秋”;宋代的寫法是“缺秋”等。隨着時間的推移,《開秋》逐漸統一為現代的寫法。
1. 今天是開秋的第一天,天氣開始變得涼爽了。
2. 在開秋之際,人們都喜歡去山裡賞秋。
組詞:開展、開放、開心。
近義詞:秋天、初秋。
反義詞:立冬、春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