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鹵莽的意思、鹵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鹵莽的解釋

(1) [hot-headed;rash; rough; rude]∶粗率冒失,不鄭重

不宜鹵莽。——宋· 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

(2) [waste]∶指荒草,也指荒蕪

詳細解釋

(1).荒地上的野草。《文選·揚雄<長楊賦>》:“夷阬谷,拔鹵莽。” 李善 注:“鹵莽,鹵中生草莽也。”引申為荒廢。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厭倦煩劇,府事多鹵莽不治。” 宋 沉括 《潤州金山二使君祠堂記》:“予猶記其室廬,略皆鹵莽,非若今之嚴煥也。”

(2).粗疏;魯莽。鹵,通“ 魯 ”。 唐 杜甫 《空囊》詩:“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 宋 王安石 《答司馬谏議書》:“重念蒙 君實 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 清 黃遵憲 《馮将軍歌》:“将軍鹵莽不好謀,小敵雖勇大敵怯。”

(3).苟且;馬虎。 唐 皇甫湜 《制策一道》:“怙衆以固權位,行賄以結恩澤,因循鹵莽,保持富貴而已。” 宋 蘇轼 《應制舉上兩制書》:“至于百工小民之事,皆有可觀,不若今世之因循鹵莽。” 鄭觀應 《盛世危言·海防下》:“不然,始失于因循,終失于鹵莽。”

(4).大略;隱約。 唐 陸羽 《茶經·造》:“茶有千萬狀,鹵莽而言,如胡人鞾者蹙縮然,犎牛臆者廉襜然。” 唐 白居易 《浔陽秋懷贈許明府》詩:“鹵莽還鄉夢,依稀望闕歌。” 唐 韓偓 《效崔國輔體》詩之三:“酒力滋睡眸,鹵莽聞街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鹵莽”是一個漢語詞彙,在權威詞典中被定義為形容行為或态度上的魯莽、粗魯、冒失,常指做事輕率、不考慮後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基本定義

“鹵莽”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解釋為“魯莽;冒失”,強調行為上的輕率和不謹慎。它常用于描述人在行動或言語中缺乏深思熟慮,容易沖動行事,例如在決策或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粗心大意。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詳細含義與用法

在語義上,“鹵莽”包含兩層核心意思:一是行為上的魯莽,指做事不顧及細節或風險,如“他鹵莽地沖進火場”;二是态度上的粗魯,指言語或舉止不禮貌,如“說話鹵莽,得罪了人”。這個詞源于古漢語,在現代用法中多帶貶義,強調因缺乏思考而導緻的負面後果。在句子中,它常作形容詞使用,例如“他的鹵莽行為導緻了事故”。來源:《漢語大詞典》。

例句與語境

為便于理解,提供标準例句:“在緊急情況下,鹵莽行事往往會適得其反。”這體現了詞彙在實際語境中的使用,突出其與謹慎、穩重的對立。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鹵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粗率冒失,不鄭重
    指言行舉止缺乏考慮,行為沖動或态度輕率。例如:宋·王安石在《答司馬谏議書》中提到“不宜鹵莽”,強調處理事務需謹慎。

  2. 荒地上的野草,引申為荒廢
    原指鹽堿地生長的雜草,後比喻事物荒廢或管理不善的狀态。如《文選·揚雄<長楊賦>》中“夷阬谷,拔鹵莽”,李善注解為“鹵中生草莽”。

  3. 馬虎、苟且
    形容做事敷衍、得過且過。例如宋·蘇轼《應制舉上兩制書》批評“因循鹵莽”,指安于現狀而不求改進。


二、詳細解釋與引證

  1. 曆史演變

    • 本義:源自自然景象,指鹽堿地的雜草(《長楊賦》)。
    • 引申為荒廢:宋·司馬光《涑水記聞》提到“府事多鹵莽不治”,形容政務荒疏。
    • 行為層面的貶義:唐代杜甫《空囊》詩“世人共鹵莽”,批評世人草率;清代黃遵憲《馮将軍歌》以“鹵莽不好謀”形容将領的魯莽。
  2. 與“魯莽”的關系
    兩者常互通,但“鹵莽”更側重客觀描述(如荒蕪、馬虎),而“魯莽”偏重主觀性格(如粗魯)。例如《文明小史》中“鹵莽”用于批評行為不當。


三、近義詞與使用建議


四、參考資料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語大詞典》、王安石文集、杜甫詩集等文獻,并參考了查字典、滬江詞典、漢典等權威釋義。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查閱《長楊賦》《涑水記聞》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伸眉巴結暴蹷側躬策勳朝聞夕死成雙成對趁墒陳思思嗤鄙赤窮抽裂蹿貨篡器翠螺誕謬刀片貂羽對狀墩官反櫂發隱擿伏非斥諷興附膻敷于散櫃桌還退河渡還可能渾骨丫髻賈屈介使疾風勁草積溜鯨波鼉浪金字牌吉人自有天相捐職勵勉立男密語磨趄子蟠龍钗配手淺聞辱模三千九萬沈細肆類溲勃甜沃沃髫稚團圝外動詞蜿蜷鶱鶱小戾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