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文的意思、金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文的解釋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古代銅器上的文字,通常專指殷周秦漢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

詳細解釋

(1).甜瓜的一種。

(2).指佛經經卷、皇帝诏告等貴重文字。 唐 于志甯 《<大唐西域記>序》:“於是金文暫啟,佇秋駕而雲趨;玉柄纔撝,披霧市而波屬。” 季羨林 等校注:“金文:此指佛經。” 唐 唐彥謙 《賀李昌時禁苑新命》詩:“玉簡金文直上清,禁垣丹地閉嚴扃。” 宋 歐陽修 《明堂慶成》詩:“寶墨飛雲動,金文耀日晶。”

(3).古代銅器上所鑄、刻的文字。通常專指 殷 、 周 、 秦 、 漢 銅器上的文字。亦稱“ 鐘鼎文 ”。 郭沫若 《今昔集·論古代社會》:“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即所謂的鐘鼎文,又稱為金文,也是研究古代的絕好材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文是中國古代青銅器銘文的統稱,專指商周時期鑄造或刻鑿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屬于甲骨文之後、小篆之前的漢字書體形态。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載體與功能

金文主要出現在祭祀禮器(如鼎、簋)、樂器(如鐘)、兵器等青銅器表面,内容多記錄祭祀典儀、賞賜冊命、戰功紀事等。例如西周毛公鼎銘文長達499字,完整記載了周宣王對臣屬的冊命文書。這種銘刻行為本身具有"子子孫孫永寶用"的宗法傳承意義。

二、文字學特征

金文線條較甲骨文更為渾厚圓潤,字形結構保留象形特征但逐漸規範化。據統計,已發現的金文單字約4,000個,可釋讀者約2,400字,構成研究漢字演變的關鍵鍊條(《商周金文數字化處理系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三、曆史斷代價值

現存最早金文屬于商代中期(約公元前13世紀),鼎盛于西周,衰落于戰國。其内容涉及分封制度、土地交易、法律契約等,如西周散氏盤銘文詳細記載了土地勘界過程,被視作現存最早的地契文獻(《中國青銅器全集》,文物出版社)。

四、藝術審美維度

金文書法在清代金石學複興後形成獨立藝術門類,鄧石如、吳昌碩等大家通過臨摹金文發展出獨特的篆書風格。青銅器銘文的鑄造工藝要求特殊,需先在陶範上刻寫反文,造就了遒勁凝練的線條質感(故宮博物院青銅器研究部)。

網絡擴展解釋

金文是鑄刻在商周至秦漢時期青銅器上的文字,因古代稱銅為“金”而得名,又因多見于鐘、鼎等禮器而被稱為“鐘鼎文”。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定義與别稱
    金文是青銅器銘文的統稱,主要用于記錄祭祀、賞賜、戰争等重要事件。其名稱源于古代對銅的稱呼“吉金”,因此也稱“吉金文字”。

  2. 曆史分期

    • 商代:早期金文多為簡短的族徽符號;晚期出現成篇銘文,如《司母戊鼎》。
    • 西周:銘文篇幅增長,内容涉及政治、軍事,代表作為《毛公鼎》《大盂鼎》。
    • 東周至秦漢:隨青銅器使用減少,金文逐漸衰落,字體向小篆過渡。
  3. 載體與工藝
    金文主要通過鑄造或刻劃呈現于青銅器(如鐘、鼎、簋等)表面,工藝複雜,體現了古代高超的冶金技術。

  4. 字形特點
    金文結構較甲骨文規整,但仍保留象形特征,筆畫圓潤飽滿,部分字形存在高低錯落、寬窄不一的變化,形成古樸自然的藝術風格。

  5. 曆史價值
    作為早期漢字成熟形态的代表,金文是研究商周社會制度、語言文字及書法演變的一手資料。

如需更完整的金文拓片或字形解析,可參考權威考古文獻或青銅器專題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銅蹄八十孩兒忭舞采蓄産卵超倫赤熛篡器村甿雕辒疊矩重規短兵接戰藩臣犯觸飛棧佛頭石否德服侍格磴兒割禮寡處貴而賤目顧恺之懷疴溷亂柬拔箭幹簡記尖嘴薄舌機賞極右看街昆吾靈杵流喝李王隆興沒中對内坊排枇辟疆棄觚清飈傾回趨近髯主簿人壽年豐人形桑婦少一時水忏疏間私分梭織韬光俟奮陶衣天垓物殉無疑五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