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古代銅器上的文字,通常專指殷周秦漢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
(1).甜瓜的一種。
(2).指佛經經卷、皇帝诏告等貴重文字。 唐 于志甯 《<大唐西域記>序》:“於是金文暫啟,佇秋駕而雲趨;玉柄纔撝,披霧市而波屬。” 季羨林 等校注:“金文:此指佛經。” 唐 唐彥謙 《賀李昌時禁苑新命》詩:“玉簡金文直上清,禁垣丹地閉嚴扃。” 宋 歐陽修 《明堂慶成》詩:“寶墨飛雲動,金文耀日晶。”
(3).古代銅器上所鑄、刻的文字。通常專指 殷 、 周 、 秦 、 漢 銅器上的文字。亦稱“ 鐘鼎文 ”。 郭沫若 《今昔集·論古代社會》:“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即所謂的鐘鼎文,又稱為金文,也是研究古代的絕好材料。”
金文是鑄刻在商周至秦漢時期青銅器上的文字,因古代稱銅為“金”而得名,又因多見于鐘、鼎等禮器而被稱為“鐘鼎文”。以下是詳細解析:
定義與别稱
金文是青銅器銘文的統稱,主要用于記錄祭祀、賞賜、戰争等重要事件。其名稱源于古代對銅的稱呼“吉金”,因此也稱“吉金文字”。
曆史分期
載體與工藝
金文主要通過鑄造或刻劃呈現于青銅器(如鐘、鼎、簋等)表面,工藝複雜,體現了古代高超的冶金技術。
字形特點
金文結構較甲骨文規整,但仍保留象形特征,筆畫圓潤飽滿,部分字形存在高低錯落、寬窄不一的變化,形成古樸自然的藝術風格。
曆史價值
作為早期漢字成熟形态的代表,金文是研究商周社會制度、語言文字及書法演變的一手資料。
如需更完整的金文拓片或字形解析,可參考權威考古文獻或青銅器專題研究。
《金文》是指古代中國商、周時期使用的一種文字形式。它是由青銅器上的銘文演變而來,最初用于刻制青銅器的銘文,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書寫系統。《金文》是我國古代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曆史價值。
《金文》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表示與金屬或財富相關的事物。根據不同的字形,它的筆畫數可以有不同的劃分。一般來說,筆畫數在5到20之間。
《金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約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代的青銅器上刻有許多銘文,這些銘文逐漸演變為今天的《金文》。《金文》在周朝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運用。
在繁體字中,《金文》的字形有所變化。例如,金文字“午”在繁體中寫作“午”,字形有一些差異。繁體字在字形上更加複雜,保留了古代文字的風格。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古時候寫字時,每個字的筆畫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依次書寫的。另外,古代漢字的形狀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一些字形在演變過程中發生了變化。
1. 《金文》是中國古代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 2. 他在青銅器上刻了一行精美的《金文》。 3. 研究《金文》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曆史。
組詞:金器、金币、金融、貴金屬 近義詞:銅文、銘文、甲骨文 反義詞:今文、現代文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