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工部的意思、工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工部的解釋

古代官署名。 漢 代有民曹, 魏 晉 有左民、起部, 隋 唐 因 北周 工部舊名總設工部,為六部之一,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長官為工部尚書。曆代相沿不改。 清 末改為農工商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工部是中國古代中央行政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掌管全國工程營造事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工部為古代六部之一,始設于隋唐時期,延續至明清。其核心職能為統籌國家工程營建、水利交通、器物制造及屯田事務。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機構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二、曆史沿革與職能

  1. 職能範圍

    • 工程營造:主持宮殿、陵寝、城垣等官方建築建造與修繕(《中國曆史大辭典》載:“掌天下造作之政令”)。
    • 水利管理:統籌河渠疏浚、漕運治理及防洪工程,如清代工部設都水司專管水利。
    • 器物監造:負責禮器、軍械、錢範等官方器物的制造與質量監管。
    • 交通與屯田:管理全國驿道、船政及官田開墾事務(《明史·職官志》記其掌“山澤、橋道、舟車、織造”)。
  2. 組織結構

    明清時期工部下設四司:

    • 營繕司:掌宮室營建
    • 虞衡司:管山澤采捕
    • 都水司:主水利航運
    • 屯田司:司屯種與陵寝工程。

三、文化影響

工部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央集權下的專業化分工,其職能覆蓋土木工程、手工業、農業技術等領域,是研究中國古代科技與行政管理體系的重要載體。相關術語如“工部侍郎”(副部長)、“工部尚書”(最高長官)常見于曆史文獻。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s://www.hanyudacidian.cn/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https://www.cishu.com.cn/

網絡擴展解釋

“工部”是中國古代中央官署名,為六部之一,主要負責國家工程建設和相關政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隋代開皇二年(582年)正式設立,此後成為曆代王朝的核心機構之一。其名稱與職能在曆史中逐漸演變,至清末被改為“農工商部”。

二、職責範圍

工部掌管全國土木工程、水利、交通、軍器制造等事務,具體包括:

  1. 工程建設:如宮殿、陵墓、城牆的修建;
  2. 水利管理:河道疏浚、灌溉系統維護;
  3. 屯田與農業:土地開墾及農業基礎設施;
  4. 工匠管理:調配工匠資源與制定技術規範;
  5. 軍器制造:負責兵器、軍火等軍用物資生産。

三、組織結構

工部最高長官為工部尚書(正三品),副職為工部侍郎,下設四司:

四、曆史意義

工部在封建社會中承擔着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職能,其運作直接影響經濟發展與軍事安全。例如,隋唐時期的大運河工程、明清時期的北京城修建均由工部統籌。

如需進一步了解工部的具體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曆史文獻《唐六典》《明會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鳌甲卑谄殘年暮景冊封車戟承抵重頭戲床帳錯糅調印丢心遁仙梵土豐強高悟宮帏光榮詭漏汗馬之勞橫蠻無理皇慶混凝土進參咎氏酒中八仙獧薄絶脰考亭科地硜硜苦節擴大化六漠龍骧虎跱緑帽兒賣舌彌漫籋子沒世不渝牛腩盤躩丕酒洽汗前惡搶先齊備凄唳青棠侵陷觞花深溝高壘豎亥說不來書皮突轶未成年人維絷溫凊廂黃旗小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