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像、貌似。亦徑指容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夫肖貌天地,稟性五才,拟耳目於日月,方聲氣乎風雷。”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播形肖貌,生類積意。”《舊唐書·憲宗紀上》:“而 承宗 象恭懷姦,肖貌稔惡。” 清 徐士銮 《宋豔·奇異》:“姥求之 清冷橋 ,果有赴調 元司法 ,肖貌皆如女所言。”
“肖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肖貌”指容貌相像或直接代指容貌,強調外貌的相似性或形态特征。例如: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
現代漢語中“肖貌”已不常用,多被“相貌”“容貌”等替代,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時仍可能遇到。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外貌的相似性或具象化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舊唐書》等原始文獻。
肖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肖”和“貌”兩個字組成。
肖:肉部,3畫
貌:豕部,11畫
肖貌的本義是對人的相貌外貌的描述。由于“肖”和“貌”都有相似之意,所以組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意思更加強烈的詞語。
肖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肖貌”。
在古代,肖貌的寫法與現在并無太大差異,依然是由“肖”和“貌”兩個字組成。
他的肖貌與父親非常相似。
仿肖、肖像、貌相、貌美、貌合心離等。
相貌、容貌、面貌、外表。
丑陋、猥亵、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