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鲠的意思、剛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鲠的解釋

亦作“ 剛梗 ”。剛強正直。《晉書·謝邈傳》:“ 邈 性剛骾,無所屈撓,頗有理識。”《魏書·遊肇傳》:“尚書令 高肇 ……以 肇 名與己同,欲令改易。 肇 以 高祖 所賜,秉志不許, 高肇 甚銜之。 世宗 嘉其剛梗。”《新唐書·曹确傳》:“神策中尉 西門季玄 者,亦剛骾。”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魁制府》:“其剛鯁之氣時相發露,非近日模稜諸公所易及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剛鲠(gāng gěng)是漢語中一個形容人物性格特質的複合詞,具有鮮明的褒義色彩,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人性格剛強正直、不屈不撓,常用來形容堅守原則、敢于直言進谏的品格。其核心特質包含:

  1. 剛強不屈:意志堅定,不因外界壓力而妥協。
  2. 正直敢言:秉公直言,不阿谀奉承,尤指在權貴面前堅持真理。
  3. 氣節凜然: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和骨氣,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剛直耿介”。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引用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忠臣品格的評價:

《後漢書·黃瓊傳》:

“瓊隨父在台閣,習見故事。及居職,剛鲠有大節。”

(描述黃瓊為官剛直有氣節,見中華書局點校本)

《宋史·趙鼎傳》:

“鼎為相,剛鲠質直,不畏強禦。”

(贊其不畏權貴的剛直品格,引自中華書局《二十四史》)


四、近義與關聯詞


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3.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

網絡擴展解釋

“剛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品質,其核心含義為剛強正直、不屈不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強調性格中的剛毅與正直,常用來描述不畏權貴、堅守原則之人。例如《晉書·謝邈傳》提到“邈性剛骾,無所屈撓”,即指謝邈性格剛硬正直,不屈服于壓力。

  2. 字形變體
    根據文獻記載,“剛鲠”在不同曆史時期有“剛骾”“剛梗”等寫法,均為同義詞。例如《魏書·遊肇傳》中“世宗嘉其剛梗”,《新唐書·曹确傳》中“剛骾”均指同一特質。

  3. 文獻用例

    • 清代昭槤《嘯亭雜錄》用“剛鯁之氣”形容官員的剛直氣節。
    • 古代史書多以此詞褒揚忠臣良将,如《晉書》《魏書》等均通過該詞突顯人物風骨。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剛鲠”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書面語或曆史類文本中,用以表達對傳統道德品質的推崇。需注意其語境偏向古典,使用時需結合具體場景。

“剛鲠”是一個承載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詞彙,側重描述人在道德與行為上的堅定不屈。

别人正在浏覽...

暗惜白石粲版刺班委會苞苴抱空窩陂湖長江後浪催前浪鈔錄絺绤耽心盜跨燈期輀輶餓薇法室費事鳳毫俸錢祓篲伏枕幹樞弓膠鈎訪鲑飯故老喉急猴子跳濟渡驚天地泣鬼神競骛舊态複萌谲挑兩獻鄰村靈彩六陵留州緑葉緑花草蠻纏面洽蛑螯目睑平常搶案愆和求之不得曲毀如夢如癡審聲説是道非貪劣韡炜無灰酒五窮相輕詳委賢科笑哂懈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