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地泣鬼神的意思、驚天地泣鬼神的詳細解釋
驚天地泣鬼神的解釋
天地震動,連鬼神也感動得流淚。形容非常驚人和感人。《紅旗飄飄·編者的話》:“在我國人民革命的曆史上,有着多少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迹!”《花城》1981年第5期:“一切都好像很簡單,很平易,并不像他原來所想象過的那樣驚天地泣鬼神。”
詞語分解
- 驚天的解釋 形容聲勢浩大。 清 張問陶 《下新灘》詩:“十丈懸流萬堆雪,驚天如看 廣陵 潮。” 蕭紅 《橋·離去》:“白色的潮呵!驚天的潮呵!拍上紅日去了!”
- 泣鬼神的解釋 使鬼神為之感泣。極言感人之深。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偕計》:“詩泣鬼神,寶氣半騰 吳 練;文搜丁甲,精芒全爍 秦 金。” 清 陳夢
專業解析
“驚天地,泣鬼神”是一個極具表現力的漢語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件事迹、精神或力量極其偉大、震撼,達到了感天動地、使鬼神悲泣的程度。其核心在于強調某種行為或情感的超凡脫俗和驚天動地。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 字面釋義與結構分析
- 驚天地: “驚”,意為震動、使吃驚。“天地”,指宇宙、自然界。合起來意為“使天地都為之震動、吃驚”。
- 泣鬼神: “泣”,意為哭泣、使哭泣。“鬼神”,泛指超自然的存在(神靈鬼怪)。合起來意為“使鬼神都為之感動落淚”。
- 整體結構: 這是一個并列結構的短語,通過“驚”和“泣”兩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驚,使…泣),将影響的對象從現實的“天地”擴展到超自然的“鬼神”,層層遞進,極言其影響之深廣、效果之強烈。
二、 深層含義與用法
- 形容事迹或功業極其偉大、非凡: 指某人或某群體的行為、成就、貢獻等超越了常人的範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足以震動自然界和超自然界。例如:“革命先烈們抛頭顱、灑熱血,其壯舉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 形容情感或精神極其強烈、真摯: 指某種情感(如悲憤、忠誠、仁愛)或精神(如犧牲精神、奮鬥精神)達到了極緻,足以感天動地,令鬼神動容。例如:“她對病重母親無微不至的照料,那份孝心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 形容藝術感染力極其強烈: 指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或意境極為深刻動人,能産生震撼人心的效果。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以其磅礴的氣勢和深邃的情感,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 強調誇張與極緻的修辭效果: 該成語本身就是一種極度誇張的表達方式,旨在通過想象中天地鬼神的反應,來突出強調所述對象不同凡響的程度。
三、 權威性參考來源
該成語的釋義和用法在權威漢語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對“驚天地,泣鬼神”的解釋為:“形容事迹或文藝作品非常感人。” (ISBN: 978-7-100-12450-8)
-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 收錄該詞條,釋義強調其“形容聲勢浩大或感人至深”。 (ISBN: 978-7-101-07125-0)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雖未單獨收錄此成語,但在相關詞條(如“驚”、“泣”)的釋義和用例中,體現了其構成語素的核心含義及組合後的誇張表達效果。 (ISBN: 978-7-5326-4801-4)
四、 經典文學佐證
該成語及其蘊含的精神在經典文學作品中常被引用或體現: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這也是生活”……》: “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龍華,也是屠場,我有好幾個青年朋友就死在那裡,所以我是不去的。我的決不邀投稿者相見,其實也并不完全因為謙虛,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由于曆來的經驗,我知道青年們,尤其是文學青年們,十之九是感覺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極容易得到誤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時候多。見面尚且怕,更不必說敢有托付了。但那時我在上海,也有一個惟一的不但敢于隨便談笑,而且還敢于托他辦點私事的人,那就是送書去給白莽的柔石。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見,不知道是何時,在那裡。他仿佛說過,曾在北京聽過我的講義,那麼,當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記了在上海怎麼來往起來,總之,他那時住在景雲裡,離我的寓所不過四五家門面,不知怎麼一來,就來往起來了。……他說的并不是空話,真也在從新學起來了,其時他曾經帶了一個朋友來訪我,那就是馮铿女士。談了一些天,我對于她終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點羅曼蒂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來要做大部的小說,是發源于她的主張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許是柔石的先前的斬釘截鐵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實是偷懶的主張的傷疤,所以不自覺地遷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實也并不比我所怕見的神經過敏而自尊的文學青年高明。她的體質是弱的,也并不美麗。……無論從舊道德,從新道德,隻要是損己利人的,他就挑選上,自己背起來。他終于決定地改變了,有一回,曾經明白的告訴我,此後應該轉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說:這怕難罷,譬如使慣了刀的,這回要他耍棍,怎麼能行呢?他簡潔的答道:隻要學起來!他說的并不是空話,真也在從新學起來了,其時他曾經帶了一個朋友來訪我,那就是馮铿女士。……(此段文字雖未直接出現該成語,但魯迅筆下所記述的柔石等革命青年為理想犧牲的事迹本身,正是‘驚天地,泣鬼神’精神的寫照,常被後世引用此語評價。)”
- 杜甫《兵車行》: “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詩中描繪的戰争慘烈景象和生離死别的巨大悲痛,其感染力正體現了“泣鬼神”的意境。)
網絡擴展解釋
“驚天地泣鬼神”是一個形容事件或行為極其震撼、感人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該成語字面意為“使天地震驚,讓鬼神哭泣”,比喻某事物或行為具有超乎尋常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常用來形容英雄壯舉、偉大事迹或極度悲壯的情感。
-
出處溯源
- 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汪琬《烈婦周氏墓表》:“匹婦雖微,及其精誠所激,往往動天地,泣鬼神。”
- 現代用例見于《紅旗飄飄》對革命事迹的形容:“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
-
用法與語境
- 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褒義語境,如:“這場救援行動堪稱驚天地泣鬼神。”
- 常見于曆史叙述、文學創作中,強調精神力量的偉大(如提到“沖擊波将驚天地泣鬼神”)。
-
近義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驚天動地”“感天動地”,但本成語更突出跨越自然界的震撼效果。
補充說明:該成語為聯合結構(“驚天地”+“泣鬼神”),中性色彩,近代逐漸演化為側重正面褒揚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傲慢少禮扳不倒兒畚挶壁燈畢業捕鞠常好是常所讒妄抄道成格吃現成飯除殘去穢打官防大洋兜兜度道風監風疎高級神經中樞故劍告朔浩然正氣華南揮沐吐餐灰壤婚戀解暑進納酒所磡頭礦石嗹馬燎鑪梨花雨領裌論千論萬買笑追歡懋遷妙勤擟拘蓬莪荗潛思清浏勤練人候人類撒妖啬養神龛子適便失配事使事在人為書符咒水泰米爾語滕室透遞五水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