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之不得的意思、求之不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之不得的解釋

(1) [most welcome] 怎樣尋求都求不到。形容要求很迫切或機會很難得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詩·關雎》

(2) ;亦指願望終得實現

将天就地,求之不得,豈敢推托。——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詳細解釋

追求或尋找不到。本謂不遂所欲。《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後多用于意外地遂願。《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喜得男家願退,許了一萬個利市,求之不得。” 沙汀 《困獸記》二八:“丈夫的冷淡,她反認為是她求之不得的自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求之不得”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急切追求卻無法得到,現多用于形容對某事物的強烈渴望或迫切希望得到的心理狀态。例如,當遇到極其珍視的機會時,可用“求之不得”表達欣喜之情。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三、語義演變

  1. 原意:強調追求過程受阻(如古代受禮教約束的婚戀)。
  2. 現意:側重表達對珍貴事物的渴望,常含“意外得到後倍感珍惜”的語境(如“您能加入,真是求之不得”)。

四、用法特點


五、例句參考

  1. “您能參與項目,我們求之不得。”
  2. “他渴望的晉升機會竟求之不得,令他倍感失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曆史用例,可查閱《詩經》相關注釋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求之不得的意思

求之不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追求卻無法得到,形容某種東西無法獲得或無法實現。通常用來表示某種期望或願望無法達成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求之不得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手”,它是一個四字成語,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求之不得最早見于《孟子·告子上》,是孟子對梁惠王提出的要求。在古代傳說中,梁惠王想得到一匹千裡馬,但是他的國家卻沒有人能夠抓到,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在繁體字中,求之不得是「求之不得」,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求之不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早期的寫法為「求之不得」,隨着時代的變遷,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例句

1. 他一直渴望成功,卻求之不得。

2. 她努力追求幸福,可惜一直求之不得。

3. 盡管他努力了很多年,但成功對他來說始終是求之不得的。

組詞

1. 渴求之不得

2. 追求之不得

3. 夢寐以求

近義詞

1. 夢寐以求

2. 無法企及

3. 得不到

反義詞

1. 事半功倍

2. 毫不費力

3. 順利實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