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訪的意思、鈎訪的詳細解釋
鈎訪的解釋
亦作“鈎訪”。搜求察訪。《宋史·道學傳三·朱熹》:“ 熹 日鉤訪民隱,接行境内。”《明史·曾櫻傳》:“請一切戒飭,罷鈎訪取贖諸陋習。”
詞語分解
- 鈎的解釋 鈎 (鈎) ō 懸挂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鈎子。秤鈎兒。火鈎子。 形狀像鈎子的:蠍的鈎子。鈎針。 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鈎形物搭、挂或探取:鈎住樹枝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鈎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ōu fǎng,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字義分解
- 鈎:原指彎曲的器具(如秤鈎、魚鈎),引申為“用巧妙手法獲取”。
- 訪:本義為探問、調查(如訪友、查訪),強調主動探尋的行為。
二、基本含義
指通過巧妙的手法或策略進行深入調查、探求真相或解決問題。例如:
- 形容在取證或解謎時,運用智慧與技巧獲取信息。
- 古代文獻中多表示“搜求察訪”,如《宋史》記載朱熹“日鉤訪民隱”,指深入民間探查民情。
三、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常用于描述官員或學者深入民間調查的行為(如《明史》中“罷鈎訪取贖”指停止搜求陋習)。
- 現代引申:可比喻通過巧妙方法解決問題,如案件偵查、學術研究或商業調研中靈活獲取線索。
四、與近義詞的差異
- “查訪”:側重直接調查,而“鈎訪”更強調方法的巧妙性。
- “探訪”:多指普通探問,缺乏策略性含義。
五、擴展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查閱《宋史·道學傳三·朱熹》及《明史·曾櫻傳》。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訪》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鈎訪》是一個中國成語,意思是刁難、诘問别人。這個詞形象地比喻對别人進行嚴厲的盤問和詢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訪》的部首是金(jīn)和讠(yán),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鈎訪》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據記載,史書上有一位叫鈎弗多羅的官員,他以嚴厲的盤問和诘問聞名于世,因此被後人稱為“鈎訪”。這個成語由于形象生動,被廣泛應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學創作中。
繁體
《鈎訪》的繁體字是「鈎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鈎訪》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沒有發生變化。在古代文獻中,可以看到一些類似的表達方式,如「刁訪」等。
例句
他對下屬進行了一番嚴厲的鈎訪,讓所有人都感到無比壓力。
組詞
鈎心鬥角、鈎心鬥愛、鈎心鬥蚊、诘問、質詢
近義詞
審問、質疑、盤問
反義詞
寬容、寬大、寬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