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眼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狗尾草》:“莖主治:疣目,貫髮穿之即乾滅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轉目瞼,以一二莖蘸水戛去惡血,甚良。”
“目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目睑”是較為古雅的書面表達,日常交流中多用“眼皮”或“眼睑”。如需進一步了解眼部醫學術語,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古籍或現代醫學資料。
目睑(mù l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眼皮。它由“目”和“睑”兩個字組成。
目睑的部首是目,共有5畫。
目字的部首是山,共有4畫。
睑字的部首是⺮,共有14畫。
目睑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目”代表眼睛,“睑”代表眼皮。在繁體字中,目睑的寫法為「目瞼」。
在古代漢字中,目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由一橫(一畫)和兩點(兩畫)組成,上方還有一個小橫(一畫)。睑字的古代寫法是「䀭」,由許多橫、豎、撇、捺以及一點組成。
1. 她的目睑下垂,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矯正。
2. 眼睛的目睑保護了眼球不受外界傷害。
1. 目光:指眼神所注視的方向或對象。
2. 眨眼睛:眼睑迅速地閉合和打開。
近義詞:眼皮、眼簾
反義詞:目眦、目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