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枕的意思、伏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枕的解釋

(1).伏卧在枕上。《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後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長久卧床。《北齊書·陸卬傳》:“遭母喪,哀慕毀瘁,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唐 杜甫 《病後過王倚飲贈歌》:“ 王生 怪我顔色惡,答雲伏枕艱難遍。” 明 李贽 《複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筆墨久廢。”

(2).指卧病在床的人。 唐 杜甫 《秋興八首》之一:“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伏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俯卧在枕頭上的動作或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與形态

    "伏"為會意字,《說文解字》釋作"司也,從人從犬",引申為俯身、趴卧;"枕"指支撐頭部的寝具。二字組合形成"頭俯靠于枕上"的具象動作,如《詩經·陳風·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即描繪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狀态。

  2. 疾病引申義

    古代醫籍中,"伏枕"常指因病體虛弱而長期卧床,《黃帝内經·素問》有"病深者,伏枕七日"的記載。清代醫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亦用此詞描述發熱患者的病态。

  3. 文學象征意義

    在詩詞創作中,"伏枕"成為寄托愁思的意象。杜甫《秋興八首》"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通過卧病伏枕的描寫,抒發羁旅孤寂之情。這一用法在唐宋文學中形成固定表達範式。

  4. 禮儀文化内涵

    《禮記·喪大記》記載喪禮期間"居倚廬,寝苫枕塊",而"伏枕"特指守喪期間枕卧草苫的禮儀動作,體現古代喪葬制度中對孝道的具體要求。

  5. 現代語境演變

    當代漢語中,"伏枕"多保留文學化表達功能,《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為"書面語",常見于曆史小說或懷舊散文中,如錢鐘書《圍城》描寫人物病榻場景時的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

“伏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主要包含以下兩類:

一、字面含義與演變

  1. 基本釋義
    指伏卧在枕上,後多引申為因病弱、年老而長期卧床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陳風·澤陂》中的“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後成為描述卧床養病的常見表達。例如《紅樓夢》第五十七回提到黛玉“伏枕喘息”,即表現其病中虛弱的場景。

  2. 擴展用法
    亦可代指卧病在床的人,如《北齊書·陸卬傳》中“頓昧伏枕”即形容病重者的狀态。


二、文學與日常語境

  1. 文學意象
    在古詩文中,“伏枕”常與“輾轉”連用,如“輾轉伏枕”,既描寫身體病痛,也暗示内心的愁思難眠,形成一種病痛與憂思交織的意境。

  2.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下,該詞多保留原意,較少用于日常口語,但在書面語或引用典故時仍可見,例如描述老人長期卧床或病患療養的情景。


“伏枕”既可指具體的卧床動作,也可延伸為病弱狀态或病中之人,其含義隨語境變化,需結合文本背景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詩經》《紅樓夢》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瓷逼拷邴鄭長談闊論車如流水馬如龍尺方鸱彜貸用德煇點閘砥京端衣噩夢犯克反踵汾海剛直格什文鼓舞曲糇食回航獲悉瓠葉疾毀赍旨姱修朗生流诳胧胴冒懵悶打颏妙采明徽木魅鳥堞剽摘憑賴芊萰楸葉屈從趨迎神祊甚感詫異十使衰遞霜根書呆氣熟分送妝帑舍帖經托國外關未齒文明小史五利五噫小司徒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