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的意思、伏枕的詳細解釋
伏枕的解釋
(1).伏卧在枕上。《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後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長久卧床。《北齊書·陸卬傳》:“遭母喪,哀慕毀瘁,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唐 杜甫 《病後過王倚飲贈歌》:“ 王生 怪我顔色惡,答雲伏枕艱難遍。” 明 李贽 《複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筆墨久廢。”
(2).指卧病在床的人。 唐 杜甫 《秋興八首》之一:“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詞語分解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 枕的解釋 枕 ě 躺着時墊在頭下的東西:枕頭。落(刼 )枕。枕席。 躺着的時候,把頭放在枕頭上或器物上:枕戈待旦。枕藉(縱橫相枕而卧)。 墊着:枕木(鐵路上承受鐵軌的橫木)。枕腕(寫字運筆的一種方法,右手墊在左
網絡擴展解釋
“伏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主要包含以下兩類:
一、字面含義與演變
-
基本釋義
指伏卧在枕上,後多引申為因病弱、年老而長期卧床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陳風·澤陂》中的“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後成為描述卧床養病的常見表達。例如《紅樓夢》第五十七回提到黛玉“伏枕喘息”,即表現其病中虛弱的場景。
-
擴展用法
亦可代指卧病在床的人,如《北齊書·陸卬傳》中“頓昧伏枕”即形容病重者的狀态。
二、文學與日常語境
-
文學意象
在古詩文中,“伏枕”常與“輾轉”連用,如“輾轉伏枕”,既描寫身體病痛,也暗示内心的愁思難眠,形成一種病痛與憂思交織的意境。
-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下,該詞多保留原意,較少用于日常口語,但在書面語或引用典故時仍可見,例如描述老人長期卧床或病患療養的情景。
“伏枕”既可指具體的卧床動作,也可延伸為病弱狀态或病中之人,其含義隨語境變化,需結合文本背景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詩經》《紅樓夢》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枕(fú zhěn)是指放在床頭供枕頭靠的物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頭部),右邊是“木”(木材)。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筆畫數是9畫。
《伏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對睡眠的要求比較嚴格,所以枕頭的選擇也很重要。當時的枕頭多用硬材料制成,比如木頭、石頭等,以保持頭部的穩固。而伏枕則指的是人們躺下、伏卧時放在床頭的半月形硬枕。
在繁體字中,伏枕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多了一些筆畫,以及一些書法上的變化。具體變化可以參考繁體字的字形。
古代的漢字寫法一直在演變中,伏枕也不例外。古時的伏枕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形狀和功能是一緻的。
以下是伏枕一詞的例句:
1. 我找到了一個舒適的伏枕,希望可以幫助我有一個好的睡眠。
2. 這個伏枕的高度和硬度剛好適合我。
一些與伏枕相關的組詞有:枕頭、乳膠枕、記憶棉枕等。
與伏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硬枕、靠枕。
伏枕的反義詞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因為不使用伏枕時的情況可以有很多種選擇,比如不使用枕頭或使用柔軟的枕頭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