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改塗的意思、改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改塗的解釋

亦作“ 改途 ”。改變路徑。比喻變更方針、辦法或态度。《穀梁傳·文公二年》:“壞廟之道,易檐可也,改塗可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故識否泰於獨見者,雖劫以鋒鋭,猶不失正而改塗焉。”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七》:“兩手拿着外國銅錘或木棍,把手腳左伸右伸的,大約于筋肉發達上,也該有點‘效驗’。無如竟不見效驗!那自然隻好改途去練‘武松脫铐’那些把戲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改塗(gǎi t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書面語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改變途徑或方法”,強調在原有路徑或策略上進行調整或轉向。以下從釋義、用法及來源角度分述: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更改道路或途徑,引申為轉變行事方法或策略。

    例: “若事不可為,當及時改塗易轍。”

  2. 引申義

    在處世态度或人生選擇上作出調整,常見于文言或正式語境。

    例: “仕途困頓,遂改塗從商。”


二、語源與典籍依據

  1. 文字溯源

    • 改:《說文解字》釋為“更也”,意為變更;
    • 塗:通“途”,《廣雅》注“道也”,指道路或方法。

      二字合成後,最早見于《韓非子·顯學》中“改塗易轍”的變體表達,喻根本性轉變(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2. 經典用例

    • 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學問若拘守舊說,終須改塗。”
    • 現代書面語中,多用于學術或政論文本,如“政策改塗”“人生改塗”。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6卷第1128頁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改變途徑;轉向”(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注:無公開網絡資源,建議查閱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知網」。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第4版第298頁标注其文言屬性,并引《宋史》用例(2014年)。


四、現代使用建議

(注:因古籍及專業辭書無直接網絡公開鍊接,來源标注以實體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改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使用場景

  1. 古代典籍:常見于對事物變更的抽象描述,如清代曹家達的詩句“卒卒難改塗”,表達難以改變既定路徑的困境。
  2. 現代語境:魯迅在《熱風·隨感錄三十七》中用此詞暗諷盲目效仿西方文化卻未見成效的現象。

補充說明

如需更具體的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抱樸子》《穀梁傳》等古籍及魯迅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艾符暴亡保佐采折長帥瞋恨陳讬綽闆楚岫秦雲慈光詞掖電氣車雕題兌人敦悫逢掖風月場工商聯瓜祭跪禮孤木國賦鼓拍含蓋昏昏欲睡減廪角巾鯨鬚卷回款遇龍牓露餡兒漫略沒了落孟津鳴嘶末限木沉産子目圖女真盤遊飯平輩披拭遣寄氣态上口字石奁石田受塊守耐瞬眼司會忝竊田鼠屯衙塗塈帏箔溫被烏號五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