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竊的意思、忝竊的詳細解釋
忝竊的解釋
謙言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晉 羊祜 《讓開府表》:“且臣忝竊雖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極寵,等宰輔之高位也。” 唐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詩:“ 李 杜 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太尉 韋昭度 ,舊族名人,位非忝竊。” 清 顧貞觀 《賀新郎·寄吳漢槎甯古塔以詞代書》:“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 杜陵 消瘦,曾不減 夜郎 僝僽。”
詞語分解
- 忝的解釋 忝 ǎ 辱,有愧于,常用作謙辭:忝在知交。忝屬知己。忝列門牆(愧在師門)。忝為人師。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 竊的解釋 竊 (竊) è 偷盜:偷竊。竊取。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竊位。竊奪。 私自,暗中:竊笑。竊聽。 謙辭,指自己:竊謂。竊以為可行。 盜偷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忝竊”是一個自謙性質的成語,主要表達因能力或成就不足而愧對某種名位或榮譽的慚愧之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發音:tiǎn qiè
- 核心意義:指因自身才能、功績不足以匹配所獲的名利或地位而感到羞愧,常用于謙遜表達。例如在獲得高位時自謙“忝居此位”。
2.詞源與用法
- 詞素分解:
- 忝:表“慚愧”,源自古代謙辭。
- 竊:原指“偷竊”,此處引申為“不配擁有”。
- 語境: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古代官員謝恩、文人自述中。例如晉代羊祜在《讓開府表》中提到“忝竊雖久”,表達對高位的謙遜。
3.典型例句
- 曆史文獻:
- 杜甫《長沙送李十一》:“李杜齊名真忝竊”,自謙與李白齊名有愧。
- 曾國藩《日記》自省:“忝竊虛名,毫無實際”,強調名不副實的慚愧。
4.相關表達
- 近義成語:忝竊虛名(強調空有虛名)、濫竽充數(側重能力不足)。
- 使用場景:適用于職位晉升、榮譽授予後的謙辭,或文學創作中的自謙表述。
5.文化意義
- 傳統禮儀: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謙遜的美德,避免自我誇耀。
- 現代應用:雖古語色彩濃厚,但在正式演講、書面緻謝等場合仍偶有使用。
若需更多古文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忝竊
忝竊(tiǎn qiè),指因自卑或不敢居功而心生愧疚,不敢吹噓自己的成就,多用于自謙。
拆分部首和筆畫
忝字由心部和佥部組成,共計7個筆畫。
來源
《逸周書·周禮》:“才正承待,敢忝荷之。”意指感激受到的托付,心存憂慮與愧疚之情。
繁體
忝竊的繁體字為「忝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忝竊的寫法為「忝竊」,由「忝」字和「竊」字組成。
例句
1. 他常常謙虛地說:"我隻是僥幸取得了一些小成就,實在是忝竊之極。"
2. 這位著名藝術家在接受采訪時,謙遜地表示:"我對自己的創作能力充滿忝竊之情。"
組詞
忝然、自忝、忝世、忝職、忝于、忝在、自忝不凡
近義詞
忝同、自愧弗如、自愧不如、自愧不敢、自愧不安
反義詞
狂妄、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