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孟津的意思、孟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孟津的解釋

古 黃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 孟縣 西南。相傳 周武王 在此盟會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說本作 盟津 ,後訛作 孟津 。為曆代兵家争戰要地。《書·禹貢》:“導 河積石 ,至于 龍門 ,南至于 華陰 ,東至 厎柱 ,又東至于 孟津 。” 漢 史岑 《出師頌》:“昔在 孟津 ,惟師 尚父 。” 南朝 梁 沉約 《法王寺碑》:“昔 周 師集於 孟津 , 漢 兵至於 垓下 。” 明 沉采 《千金記·投阃》:“南征北讨,堪除殘6*暴,把 江 淮 盡掃。義兵鹹瞻旗纛,分明是會合 孟津 來到。” 康有為 《法國革命史論》:“欲以君主立憲定國,以中流人士執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無所濟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孟津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孟津”一詞包含地理、曆史、文化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地理概念

  1. 古渡口名
    孟津是黃河上的古老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東北、孟州市西南的黃河兩岸。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

    • 因周武王在此與諸侯“盟誓伐纣”,故稱“盟津”,後演變為“孟津”()。
    • 五帝時期為孟塗國屬地,故稱“孟津”,《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時已提及此地。
  2. 現代行政區劃
    現為洛陽市孟津區,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南岸,邙山北麓。總面積758.7平方公裡,人口約45萬,是黃河中下遊分界的重要區域()。


二、曆史意義

  1. 軍事要地

    • 周武王伐纣時在此會盟八百諸侯,并渡黃河進攻商朝,史稱“孟津觀兵”(《史記·周本紀》)。
    • 東漢時期設“孟津關”,為洛陽八關之一,是曆代兵家必争之地()。
  2. 交通樞紐

    • 西晉杜預在孟津修建河陽橋(富平津橋),成為黃河上最早的固定橋梁之一()。

三、文化象征

  1. 成語寓意
    因黃河水勢險急,渡河困難,“孟津”被引申為“艱難險阻”的象征()。
  2. 地名内涵
    “孟”代表兄弟排行中的長子,象征開端;“津”指渡口,寓意溝通與聯結。因此“孟津”也被用于人名,寄托勤學、锲而不舍等期望()。

四、相關别稱

孟津在不同曆史時期有盟津、平陰津、河陽津、漢王渡等名稱,均與其戰略地位和交通功能相關()。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考據或地理信息,可查閱《史記》《尚書》或河南省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①《孟津》是什麼意思

《孟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河流中的渡口”或“大河的渡口”。古代通過大河時,需要在孟津這樣的渡口處搭建船橋或渡船,供人們過河使用。

②拆分部首和筆畫

《孟津》的部首是水(氵),由“氵”和“夕”兩個部首組成。

筆畫數為18畫,其中“氵”部6畫,“夕”部12畫。

③來源和繁體

《孟津》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是中國流傳下來的一個地名。它由兩個地名組成,其中“孟”指的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孟子,而“津”指的是渡口、渡船之意。

繁體字為「孟津」,保留了詞語原貌,隻是字體書寫上有所改變。

④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孟津》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古代字體書寫規範可能與現代不同。毛筆書寫的古字有一定的筆畫形态特征,整體字形常為方正,較直且有力。

⑤例句

1. 他們在河邊找到了一個寬闊的孟津,可以方便地過河了。

2. 我們正好碰上了孟津上的渡船,省去了繞行的麻煩。

⑥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孟津橋、孟津街、渡口孟津。

⑦近義詞

與《 孟津》的近義詞有:天門、渡口、渡船、渡槽。

⑧反義詞

與《孟津》的反義詞有:江心、江中、江口。

注:本文所給結果為網絡搜集整理,可能存在一定的不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