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文辭模糊簡略。《宋書·武帝紀下》:“自頃或總稱參詳,於文漫略。”《宋書·徐湛之傳》:“而臣兒女近情,不識大體,上聞之初,不務指斥,紙翰所載,尤復漫略者,實以兇計既表,逆事歸露。”
“漫略”是由“漫”與“略”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兩字的字源及古籍用例中探析。根據《漢語大詞典》,“漫”本義為水滿外溢,引申為“隨意、不受拘束”之意,如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中“漫錄”即指隨筆記錄;“略”則有“簡省、概要”之義,《說文解字》注其“經略土地”,後衍生出“粗略、大要”等義項。
結合兩字,“漫略”多指以隨意、簡省的方式處理事物,常見于古籍描述。例如明代王世貞《弇山堂别集》中“漫略其文”即表示對文字進行簡略化處理。該詞亦可指漫不經心的态度,清代方苞《書柳文後》提及“漫略而不求詳”,強調書寫時的粗疏狀态。
需特别說明的是,“漫略”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書面化表達,其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與《辭源》均未單獨收錄該詞,但其構詞邏輯符合漢語複合詞生成規律,可參照“漫筆”“略述”等同類結構理解。
“漫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文辭模糊簡略,多用于描述文字表達不夠清晰或内容簡略的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漫”和“略”組成:
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宋書》中兩處記載:
使用場景
通常用于批評性語境,如指出文書、記載或言辭的不足,需結合具體内容補充細節或修正表述的嚴謹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用法,可參考《宋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的釋義。
筆柱不可思議不彰長賢城市社會學春露秋霜辭翰慈石達經掉轉定居點丢那媽東牀東岱斷山方夷粉房腐毫該應騧骝關節痛龜緺規佐鴻芘化易互利儉恪兼綜記識揪痧郡章苦語亮隔龍門龍伸蠖屈呂梁毛摯弭禳模次磨止穆桂英挂帥内材甯息攀話培塿髼鬃淺恩扡手起肓全知全能私巡素絲讨海鐵弗題引銅斤拖麻拽布物物現房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