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除揩擦。 明 蔣陸完 《<長安客話>序》:“到處走荒臺斷碑,苔封蘚鎖,披拭捫摸,雖風雲魚鳥不能得, 仲舒 飛覽得之。”
“披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披拭”主要指掃除揩擦,常用于描述清理覆蓋物(如苔藓、灰塵)的動作。例如在古籍中,它被用來形容對荒廢石碑的清理過程。
字詞結構
文獻用例
明代蔣陸完在《<長安客話>序》中寫道:“到處走荒臺斷碑,苔封蘚鎖,披拭捫摸”,描述了對苔藓覆蓋的古碑進行清理和觸摸的場景。
部分來源(如)提到“披拭”與“整理衣冠”相關,可能源于對“披”字“整齊”含義的引申。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披拭”的核心意義是清除覆蓋物并擦拭幹淨,常見于古籍中對古物清理場景的描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長安客話》等文獻原文。
披拭(pī shì)是一個動詞,意思是用布、毛巾等擦拭或擦去。
披拭的部首是手(扌)和布(巾),總共有12畫。
披拭是由“披”和“拭”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披”表示打開、展開的意思,用手将東西展開;“拭”則表示擦拭、抹去。
披拭的繁體字為「批拭」。
在古時候,披拭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部首和形旁組合而成,比如「扌彗」、「扉朮」等。
1. 她用毛巾披拭身上的汗水,感覺涼爽了許多。
2. 他披拭着汗水,喘着粗氣。
3. 媽媽用濕毛巾披拭了一下我的臉。
披風、拭目、披頭散發、披荊斬棘
擦拭、抹拭、擦去、擦幹
沾濕、弄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