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女真的意思、女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女真的解釋

[Nüzhen(Nuchen),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為滿族的祖先,曾于1115年建立金國,主要分布在今吉林、黑龍江一帶

詳細解釋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居住在 烏蘇裡江 和 黑龍江 流域等地。 周 時稱 肅慎氏 。 漢 、 三國 、 晉 稱 挹婁 , 南北朝 時稱 勿吉 , 隋 唐 時稱 黑水靺鞨 , 五代 時始稱 女真 。後屬 遼 ,因避 遼 主 耶律宗真 諱,改稱 女直 。 宋 時曾建立 金 國。 明 後期 努爾哈赤 統一 女真 各部,建立“ 後金 ”政權,其子 皇太極 改號為 清 ,改稱“ 女真 ”為“ 滿洲 ”。1644年入 關 ,不久統一全國。

(2).女道士。 唐 韋渠牟 《步虛詞》之十二:“道學已通神,香花會女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逸文》:“ 洪覺範 嘗為長短句贈一女真。”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羨女真度世, 西池南嶽 遊俱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女真(nǚ zhēn)是東亞曆史上重要的遊牧民族稱謂,其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女真指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屬肅慎族系後裔,10世紀至17世紀活躍于白山黑水之間。該民族曾建立金朝(1115-1234),後演變為建州女真,最終形成滿族并建立清朝。《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滿族的祖先”。

二、詞源考據

“女真”一詞源于滿語“ᠵᡠᠰᡝᠨ”(juxen),原意為“森林之民”,反映其漁獵經濟特征。漢文典籍中最早見于《遼史》,此前史書稱“肅慎”(先秦)、“挹婁”(漢魏)、“勿吉”(南北朝)、“靺鞨”(隋唐)等異譯,均為同一族系不同分支的稱謂演變。

三、曆史沿革分期

  1. 遼金時期:遼代稱“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1115年完顔阿骨打建立大金國,推行“猛安謀克”軍政制度。
  2. 元明時期:分化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明廷設奴兒幹都司管轄,《明實錄》記載其“善騎射,以貂皮、人參互市”。
  3. 後金轉型: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各部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此為滿族形成标志。

四、文化影響

女真文字參照契丹文和漢字創制,現存《大金得勝陀頌碑》為現存最完整女真文碑刻。其社會組織“穆昆-噶珊”制度、薩滿信仰及《烏布西奔媽媽》等史詩,構成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曆史大辭典》民族史分冊
  2. 中華書局《遼史·營衛志》校注本
  3.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滿族簡史》修訂版
  4. 吉林大學《東北古代民族曆史編年》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女真”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古代民族,其曆史、文化及演變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族源

女真族是滿族的祖先,在不同曆史時期有多個名稱:周代稱“肅慎”,漢晉稱“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稱“黑水靺鞨”,五代後統稱“女真”()。該民族主要活動于今吉林、黑龍江及朝鮮半島東北部地區,以漁獵、農耕和畜牧為生。

二、曆史發展

  1. 遼朝時期:女真分為“生女真”(未開化部落)和“熟女真”(受契丹文化影響的部落)。生女真中的完顔部逐漸壯大,成為核心力量()。
  2. 金朝建立:1115年,完顔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定都上京會甯府(今哈爾濱阿城區)。金朝曾聯合北宋滅遼,後與南宋對峙()。
  3. 後續演變:元明時期部分女真南遷并與漢族融合,1635年改稱“滿洲”,後發展為滿族,建立清朝()。

三、文化與習俗

四、與其他民族關系

五、地理分布

鼎盛時期活動範圍北至黑龍江下遊,東至烏蘇裡江及日本海沿岸,南達長白山,西抵松嫩平原()。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金史》或權威曆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沙尼亞人拜生爆破手畢畢剝剝才将從權道徑大壯鼕鼓方望鳳凰台風顔胳臂宮帷葷菜火林山賈島佛家電嬌嫩鲛女擠害基扃驚歎不已九龍池跨險饋人禮拜龍潛輪栽啰哩馬府貓眼木通楩椁皮陸蒲扇青豆房欽親攘服認敵為友如饑似渴灑利三字獄生往時評受戮太乙宮佗鄉騰擲天花提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無想小坡小選逍遙樂夏啓心不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