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周禮》天官之屬,主管財政經濟,及對群官政績的考察。 北周 仿《周禮》官制,其天官府亦置司會中大夫。參閱《周禮·天官·司會》、 王仲荦 《北周六典》卷二。後世用為度支或倉部的别稱。 唐 皎然 《九日同盧使君幼平吳興郊外送李司倉赴選》詩:“幾日登司會,揚才盛五都。” 宋 司馬光 《知人論》:“豐衣食,衍貨財,通有無,紆滞積,此司會之職也。”
(2).掌管財務;擔任度支職務。 唐 白居易 《張平叔可戶部侍郎判度支制》:“計能析秋毫,吏畏如夏日。司會逾月,綱條甚張。”
“司會”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官職和職能兩方面詳細解析:
官名起源與職責 司會最初是《周禮·天官》中設置的官職,主管國家財政經濟,并負責考核官員政績。其職能包括審計財政收支、管理賦稅賬目,相當于古代的財政審計官員。北周時期曾仿此制設立“司會中大夫”,延續其核心職能。
職能延伸與發展 後世将“司會”作為度支(財政調配)或倉部(糧倉管理)的代稱,如唐代白居易在任命官員時寫道:“司會逾月,綱條甚張”,表明該詞已演變為對掌管財政事務者的泛稱。其職責不僅限于經濟管理,還涉及政務考核,具有綜合監督性質。
字義構成解析
此詞在現代已不作為正式官職使用,但在曆史文獻和古典文學研究中仍具重要意義。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周禮注疏》及王仲荦《北周六典》等典籍。
司會是指主持、管理會議或活動的人,負責組織、引導、調解和協調各方的溝通和合作。
司會的拆分成兩個部首:口和司。它的總筆畫數為5。
司會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文字和語言,其中“司”一詞表示行使某種職權的人,而“會”一詞表示團體、集會等多人參與的活動。在繁體字中,司會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司會的古代寫法為“司會”,表達的意思相同,隻是在字形上有些許差異。
1. 他是這次活動的司會,負責引導大家的讨論和決策。
2. 請問司會是否安排好了活動的流程和議程?
會議、開會、主持、引導、調解、協調等。
主持人、領導人、調度員、引導員。
參與者、觀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