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悫的意思、敦悫的詳細解釋
敦悫的解釋
亦作“ 敦愨 ”。厚道,誠實。《荀子·王霸》:“商賈敦愨無詐,則商旅安,貨通財,而國求給矣。”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悫的解釋 悫 (慤) è 誠實,謹慎:法正 * 悫。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敦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釋義:指厚道、誠實的品質,常用來形容人品行端正、不欺詐。
讀音:dūn què(“敦”讀第一聲,“悫”讀第四聲)。
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荀子·王霸》:“商賈敦悫無詐,則商旅安,貨通財,而國求給矣。”
此處強調商人若誠實守信,則商業繁榮、國家需求得以滿足。
-
異體寫法:
也寫作“敦愨”,兩字為通假關系,意義相同。
其他說明
- 現代適用性:該詞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讨論,日常交流中已被“敦厚”“誠實”等詞替代。
- 網絡解釋: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厚道質樸”,強調内外一緻的品行。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語義演變,可查閱《荀子》相關注釋或《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悫(dūn xù)這個詞是指誠實、正直、有信義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丿”,右邊的部首是“心”。總共有10畫。
《敦悫》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敦悫吾談,教旗無所止”的“敦悫”合并而成的。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言談中堅持真實、誠實,并且有很高的道德标準。
在繁體字中,敦悫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敦悫的“悫”字在字形上稍有差異。其“心”部下方出現了一個“雨”字旁,表達了勤奮、努力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敦悫的例句:
1. 他一直以敦悫為人,從不說謊。
2. 她的敦悫品質讓人欽佩。
敦悫這個詞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敦實、敦厚等。它的近義詞有誠實、正直,而反義詞可以是虛僞、欺詐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