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狀如鏡匣的石潭。 唐 劉禹錫 《海陽十詠·雲英潭》:“芳幄覆雲屏,石奩開碧鏡。”
“石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形狀像鏡匣的石潭,常用于比喻自然景觀中類似人工器物的地貌。其中“奁”(lián)原指古代女子存放梳妝用品的鏡匣,此處引申為“容器”或“匣狀結構”。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海陽十詠·雲英潭》中寫道:“芳幄覆雲屏,石奩開碧鏡。”此句通過“石奩”形容潭水如鏡,周圍岩石環繞如匣,突出自然景色的精巧與靜谧。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常見于特定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議結合具體詩文語境分析。
《石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石棺。
《石奁》由部首石(石字旁)和部首奁(類字旁)組成,總共有16個筆畫。
《石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以在《左傳·哀公三年》一書中找到。在古代,人們用石頭做成棺材,稱為石奁。
《石奁》的繁體字為「石斂」。
在古代,寫作《石奁》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可以通過查閱古籍,了解到古代寫作《石奁》的字形為「石料」。
1. 那座古墓中埋葬着一具精美的石奁。
2. 根據文獻記載,千年前的皇帝陵墓使用石奁作為棺椁。
1. 石碑:用石頭刻成的碑文。
2. 奁褥:古代貴族使用的一種精緻蓋被。
3. 石像:用石頭雕刻成的人物形象。
1. 石棺:古代将屍體安放在石制棺材中的做法。
2. 石棺棺椁:古代屍體安放的一種石制容器。
1. 木棺:将屍體安放在木制棺材中的做法。
2. 紡織奁:古代貴族使用的一種裝飾性較強的蓋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