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附飾的意思、附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附飾的解釋

裝飾打扮。 清 吳敏樹 《與梅伯言先生書》:“近世人尤務名,雖鄉裡鄙夫,苟其錢財足用,而子孫能自達於搢紳者,往往附飾虛美,假寵於當世鉅人之文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附飾(fù shì)指附加在主體上的裝飾物或修飾成分,強調其依附性與點綴作用。

一、釋義與構詞解析

  1. 本義

    “附”意為依附、附加,“飾”指裝飾、修飾,合指為主體增添美感的次要裝飾元素。例如建築中的雕花、服飾上的鑲邊等,均屬于附飾範疇。

  2. 引申義

    在語言或文學中,可指修辭手法中的修飾成分(如形容詞、比喻),通過附加描述增強表達效果。

二、權威辭書依據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附着的裝飾物;附加的修飾。” 強調其非主體性功能,如“梁柱上的金漆附飾”。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1023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附加的裝飾品。” 例證:“禮服上的珍珠附飾”。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02頁)

三、應用場景示例


參考來源(紙質文獻):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附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 動詞用法:指通過添加裝飾物來美化人或物體,即“裝飾打扮”。例如清代文獻《與梅伯言先生書》中提到,人們通過“附飾虛美”來追求虛名。
    • 名詞用法:指附加在物體上的裝飾品,如衣物上的項鍊、建築物的雕花等。
  2. 詞源與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裝飾文化,人們通過附飾衣物、器物等提升美觀度,後來逐漸演變為描述裝飾行為的詞語。

  3. 使用場景

    • 日常場景:用于修飾個人形象(如佩戴首飾)或環境(如家居裝飾)。
    • 文學與批判:在清代文獻中,該詞帶有貶義,暗含“虛飾浮誇”的批判意味。
  4. 近義詞
    包括“裝飾”“修飾”“點綴”等,但“附飾”更強調附加物的作用,而非本體設計。

  5. 語言結構

    • “附”意為附加、依附,“飾”指裝飾,組合後體現從屬性質的裝飾行為或物品。

總結來看,“附飾”既可指具體的裝飾物,也可指裝飾行為,需結合語境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中的詳細引例。

别人正在浏覽...

埃滅暴水變局博習慚豹草約長門粗略大後年丹甲殿直堵塞漏卮額銀分國風恙搆哄關山觀俗館陶園貴骨華衮虎韔灰身粉骨蹇蹷賤仕絞鮹駕駛證節叙祲怪金星石糾參僦居羁系開落髋髀闌圈裡士鹿盧格貿換明據溺志諾諾連聲旁燭歉疚七長八短攘地入冬撒花閃灼聖世螫乳淑譽損薄頭撥瓦解星散武爵武任銜鐵險峙骁勇西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