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硯石之一種。 宋 杜绾 《雲林石譜·于阗石》:“ 于闐國 石出堅土中,色深如藍黛。一品斑斕白脈,點點光粲,謂之金星石。” 明 曹昭 《格古要論·古硯論·萬州金星石》:“ 萬州 懸崖金星石,資質亞於 端溪 下巖,石色漆黑,細潤如玉,水濕之,則金星自見,乾則否。”亦省稱“ 金星 ”。 宋 歐陽修 《譜牡丹記·硯譜》:“歙石出於 龍尾溪 ,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 清 鈕琇 《觚賸·石言》:“故當妾視龍尾,媵蓄金星。”
(2).中醫學藥石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四·金星石》。
金星石的含義可從地質屬性、文化應用及藥用價值三方面綜合解析:
定義與産地
金星石是一種含黃鐵礦或硫化鐵結晶的岩石,因表面金色斑點如繁星得名。主要産地包括:
特性與用途
作為優質硯材,金星石具“滴水不幹、發墨如油”特性。北宋蘇東坡曾贊其“石墨如漆,溫潤如玉,叩之有聲,制硯上品”。制成的硯台在酷暑中墨汁不易幹涸,且不損筆毫。
藥用價值
明代《本草綱目》記載,金星石與銀星石等配伍可治療吐血咳血,需經特殊煅制工藝處理。其藥性甘寒,屬中醫礦物藥範疇。
曆史文獻記載
宋代《雲林石譜》描述其“色深如藍黛,點點光粲”;明代《格古要論》稱萬州金星石“細潤如玉,濕水顯金星”。
《金星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金”、“星”、“石”三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三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金字頭,部首為金。
筆畫:4畫。
來源:象形字,表示黃金、金屬等。
繁體:金。
古時候漢字寫法:從上至下為一橫,一豎,一撇。
例句:他手裡拿着一塊金子。
拆分部首:日字旁,部首為日。
筆畫:9畫。
來源:象形字,表示天空中的星星。
繁體:星。
古時候漢字寫法:從上至下為一橫,一豎,一橫,兩撇。
例句:夜空中閃爍着美麗的星星。
拆分部首:石字底,部首為石。
筆畫:5畫。
來源:象形字,表示石頭。
繁體:石。
古時候漢字寫法:從上至下為一橫,一豎,兩橫。
例句:他踩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
可以由《金星石》這三個字組成的詞語有:金星石首飾、金星石手鍊、金星石寶石等。
與《金星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金石、黃金、寶石等。
與《金星石》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确定,例如:玻璃、塑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