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約的意思、草約的詳細解釋
草約的解釋
[draft treaty;protocol;draft agreement] 有待正式籤字後方能生效的條約
詳細解釋
亦作“艸約”。1.未正式籤字的契約或條約。
(2).方言。以草繩子捆紮東西。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説文》:‘約,纏束也。’ 江寧 謂以艸索束物為艸約。約讀如要。”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網絡擴展解釋
“草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基本定義
草約(拼音:cǎo yuē)指未正式籤字的契約或條約,通常作為正式協議的前期草案。例如國際談判中,雙方可能先拟定草約,待确認細節後再籤署正式文件。
2.詞語結構
- 構成方式為偏正式結構,“草”修飾“約”,強調“非正式、臨時性”的特點。
- 在方言中(如江甯地區),“草約”也指用草繩捆紮物品的行為,這一用法源自《說文解字》中“約”的“纏束”本義。
3.法律效力與使用場景
- 草約本身不具備完全法律效力,需經正式籤署才能生效。
- 常見于商業談判、國際協定、房屋租賃等場景。例如中提到“一室一廳的草約籤訂”,即臨時租賃協議。
4.與其他術語的區别
- 草約 vs 正式協議:前者為臨時草案,後者具有法律約束力。
- 草約 vs 意向書:草約更接近具體條款,意向書僅表達合作意願。
5.例句與文獻引用
- 國際領域:“歐盟憲法草約需經成員國批準”()。
- 文學引用:明代詩句“重此瑤草約,遺彼濁世名”中的“草約”象征君子之約。
如需進一步了解草約的拟定規範或法律細節,可參考、3、10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約》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草約(cǎo yuē)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為“約定”。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艸”和“約”,由3個筆畫組成。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草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古時候的寫法為「草約」,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了相同的字形。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他們之間達成了一個草約,約定每周一次見面。
- 他們約定的時間并沒有在草約中明确規定。
- 草約可以幫助我們保持一緻性和效率。
- 規約、契約、協定可以作為《草約》的近義詞。
- 取消約定、失約可以作為《草約》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