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約的意思、草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約的解釋

[draft treaty;protocol;draft agreement] 有待正式籤字後方能生效的條約

詳細解釋

亦作“艸約”。1.未正式籤字的契約或條約。

(2).方言。以草繩子捆紮東西。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説文》:‘約,纏束也。’ 江寧 謂以艸索束物為艸約。約讀如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草約(cǎo yuē)指未經正式籤署、具有臨時性質的初步協議或契約草案。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1. 基本定義

    草約是雙方或多方在正式籤約前拟定的臨時性協議文件,内容涵蓋初步協商條款,但尚未産生完全法律效力。其名稱中的“草”字體現非正式、未定稿的特性,“約”則強調契約性質。

  2. 法律特征

    • 過渡性:作為正式條約或合同的前置文件,需經最終籤署方生效。
    • 非約束力:通常不具備強制執行力(除非明确約定),但可能産生誠信責任。
    • 可修改性:内容在正式籤署前允許補充或調整。
  3. 應用場景

    常見于外交條約(如《穿鼻草約》)、商業合作、房地産交易等領域,用于記錄談判階段性成果。例如:

    雙方在并購談判中籤署草約,約定股權轉讓框架,待盡職調查後籤訂正式合同。

  4. 與正式協議的區别

    特征 草約 正式協議
    法律效力 有限或暫無 完全生效
    籤署要求 可能無需完整籤署流程 需完整籤署及公證/備案
    内容穩定性 條款可修改 條款固定
  5.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草約為“未正式籤字的契約或條約”。
    • 《法學大辭典》:強調其“階段性談判成果”的法律屬性。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大詞典》:從詞源學解析“草”字引申的臨時性含義。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建議通過權威出版機構官網或學術數據庫進一步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草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基本定義

草約(拼音:cǎo yuē)指未正式籤字的契約或條約,通常作為正式協議的前期草案。例如國際談判中,雙方可能先拟定草約,待确認細節後再籤署正式文件。

2.詞語結構

3.法律效力與使用場景

4.與其他術語的區别

5.例句與文獻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草約的拟定規範或法律細節,可參考、3、10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鼠阪道坂險被減數濱海區漕河鈔綴叉手鐵龍程老串話粗服亂頭倒倉狄山豆芽菜杜甫廢壞鳳台封邑焚掠奮釁府掾膏劑歌誦旱幹鴻寶宦官灰然混亂降等監涖堅肕澆醇散樸嘂號角亢舊荜菊花節臘肥老瓦略知一二撩虎須離塵服立人旁龍旌羅幌盲翁扪籥埋三怨四秘録民所耙耱炮煎牽紅前腳生土神儀石湖居士霜鹘水晶脍雖覆能複糖衣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