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粗略的意思、粗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粗略的解釋

(1) [sketchy]∶在校正、分類、辨别方面不精确或不明細的

在早期試畫習作的頗為粗略的圖畫中,填入細部

(2) [superficial]∶大略的,倉促的,不經心的

報紙的粗略報道從來沒有提供過真實情況

詳細解釋

(1).粗糙簡陋。《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六年》:“ 唐 主性節儉……服飾粗略。”

(2).不精緻;不精确。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今 嶽 《書儀》十已廢其七八,其一二僅行於世者,皆苟簡粗略,不如本書。” ********* 《建國方略·實業計畫》:“關於築港及整治 揚子江 之工程數目,僅為粗略之預算,蓋事勢上自然如此也。” 周立波 《金戒指》:“從衣兜裡掏出本子來,用鉛筆把地形作了一個粗略的圖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粗略”是一個形容詞,在漢語中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大緻、不精細或不詳盡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釋:

  1. 基礎釋義:大略而不精确

    • 指對事物的了解、計算、描述、處理等隻停留在大概的層面,缺乏細節和精确度。它強調的是與“詳細”、“精确”、“周密”相對的狀态。
    • 例句參考: “他對這件事隻有個粗略的了解。” “我們做了一個粗略的預算。”
  2. 語義特征:

    • 程度性: “粗略”表示的是一種程度,介于“完全無知”和“詳盡了解”之間,更偏向于“知道大概輪廓但不知曉具體細節”。
    • 主觀性/客觀性: 它既可以描述主體(人)的行為或認知狀态(如“粗略地看了一遍”),也可以描述客體(事物)本身呈現的狀态(如“一份粗略的報告”)。
    • 中性偏貶: 在多數語境下,“粗略”帶有一定的貶義或不足的意味,暗示需要或應該更深入、更細緻一些。但在某些隻需了解大概的場合(如初步估算),它也可以是中性描述。
  3. 使用場景與功能:

    • 描述初步認知或行動: 常用于描述初步的觀察、閱讀、調查、計算、計劃等。例如:“粗略浏覽”、“粗略計算”、“粗略估計”、“粗略規劃”。
    • 描述事物的呈現狀态: 用于形容大綱、草圖、草案、總結、印象等不夠細緻的事物。例如:“一個粗略的方案”、“留下粗略的印象”。
    • 表達評價: 當需要指出某事物不夠細緻、不夠嚴謹時使用。例如:“這個分析太粗略了,缺乏數據支撐。”
  4. 與近義詞的細微區别:

    • 簡略: 側重于内容的簡短、扼要,省略了次要或細節部分,但核心信息可能依然清晰準确。“簡略”不一定意味着不精确或不嚴謹,它可以是刻意為之的簡潔(如“簡略說明”)。而“粗略”更強調因不夠細緻而導緻的模糊、不精确。
    • 大略: 與“粗略”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換。但“大略”有時更側重于“主要的方面、大概的情況”(名詞性),作形容詞時其“不精确”的貶義色彩可能略弱于“粗略”。
    • 草率: 強調匆忙、馬虎、不認真,含有明顯的貶義和批評意味。“粗略”可能隻是因為時間、條件限制而未深入,不一定是态度問題;而“草率”則直接指向态度或行為的輕率。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粗略”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事物的處理或描述不夠細緻、精确,側重于整體性或大緻的框架,而非細節。以下是具體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對事物進行簡單的、不深入的觀察或分析,例如“粗略估算”“粗略統計”。這類用法強調快速把握整體情況,不追求細節準确。

  2. 常見搭配

    • 動作類:如“粗略計算”“粗略浏覽”,表示動作的簡略性。
    • 描述類:如“粗略的印象”“粗略的輪廓”,突出不具體的特征。
  3. 近義詞辨析

    • “大略”:更側重整體框架,如“大略看過計劃”。
    • “簡略”:強調内容少,如“簡略說明”。
    • “粗略”與“簡略”區别:前者強調不精确,後者強調内容精簡。
  4. 使用場景舉例

    • 工作場景:“項目初期隻需粗略的方案。”
    • 日常生活:“他粗略掃了一眼菜單就點了菜。”
  5. 反義詞
    包括“詳細”“周密”“精确”等,例如:“詳細報告”“周密計劃”。

例句:“這份調查報告的數據較粗略,建議後續補充細節分析。” 此句說明數據不夠詳盡,需進一步細化。

别人正在浏覽...

撥不斷不住才捷策題存理村傭達旨燈心疊嶂層巒洞開鬥拱阿房殿噩運奉旨釜中遊魚感召官星鬼斧工鬼木串歸勳懽服恛恛監理員交食結匈荊王捐薦科舉考試狂癡匡牀曠廢楞緣療理林虞溜門邈志墨台幕官迫降前卻遷冗乾雨千載一逢千總氣海瓊花露窮審日南至山輿身田授記吮嘬説場庶務素交陶範恬不知恥相應笑駡從汝校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