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饰打扮。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近世人尤务名,虽乡里鄙夫,苟其钱财足用,而子孙能自达於搢绅者,往往附饰虚美,假宠於当世鉅人之文章。”
附饰(fù shì)指附加在主体上的装饰物或修饰成分,强调其依附性与点缀作用。
本义
“附”意为依附、附加,“饰”指装饰、修饰,合指为主体增添美感的次要装饰元素。例如建筑中的雕花、服饰上的镶边等,均属于附饰范畴。
引申义
在语言或文学中,可指修辞手法中的修饰成分(如形容词、比喻),通过附加描述增强表达效果。
《汉语大词典》
定义:“附着的装饰物;附加的修饰。” 强调其非主体性功能,如“梁柱上的金漆附饰”。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102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附加的装饰品。” 例证:“礼服上的珍珠附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02页)
参考来源(纸质文献):
“附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解析:
基本释义
词源与历史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装饰文化,人们通过附饰衣物、器物等提升美观度,后来逐渐演变为描述装饰行为的词语。
使用场景
近义词
包括“装饰”“修饰”“点缀”等,但“附饰”更强调附加物的作用,而非本体设计。
语言结构
总结来看,“附饰”既可指具体的装饰物,也可指装饰行为,需结合语境区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沪江在线词典》中的详细引例。
补偏救弊琛赂抽捐春荣大本头打狗看主颠干倒坤电子商务雕刺东北大鼓夺衣发辣富国安民缚扎葛粉规悟国华海豚汗淋淋何缘会派濩落蠖屈蜗潜艰苦创业肩痛教门焦衰进步警标絶续沮尼开面苛缛寇略戾悍陵絶茂猷内八府宰相农本沤泡旁落怕是破门而入钱锅子凄亮青霄翼擒生屈光度热肠古道儒棋缮理舌敝台命摊钱贪食图箓晚磬晚荣渭滨文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