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糾參的意思、糾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糾參的解釋

舉發彈劾。 清 黃宗羲 《論文管見》:“抗疏糾參,幾至不測。”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你做朝廷之官,就該幹朝庭之事,為何把皇家功令視若弁髦,難道是不怕糾參的麼?”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家祭》:“前有禦史 楊素藴 直斥其奸,反為 三桂 銜恨,後以糾參無實,坐貶而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糾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與檢舉、彈劾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根據,“糾參”指舉發彈劾,常用于古代官場語境。例如清代黃宗羲在《論文管見》中記載“抗疏糾參,幾至不測”,李漁的《奈何天·助邊》也提到“為何把皇家功令視若弁髦,難道是不怕糾參的麼?”,均體現其彈劾、檢舉官員過失的用法。

  2. 詞源解析

    • 糾:意為糾正、檢舉,含監督之意;
    • 參:此處指參奏、彈劾,而非“錯誤”(的“參”解釋為“錯誤”可能存在偏差)。
      組合後強調通過檢舉揭露問題,而非單純糾正錯誤。
  3.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古代制度,如清代禦史對官員的彈劾(例:“臣職份所在,例應糾參”)。現代使用較少,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4. 注意差異
    部分來源(如)将“糾參”解釋為“糾正錯誤”,可能與“糾察”“參劾”等詞混淆。建議以高權威性來源(如)的“舉發彈劾”為核心釋義。

總結來看,“糾參”更接近古代監察制度中的術語,而非現代漢語常用詞。若需引用,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分析其彈劾性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糾參(jiū cān)這個詞的意思:指糾正、挑剔、指責别人的行為或意見。拆分部首和筆畫:纟(糾的部首)+ 參(25畫)。來源:該詞最早見于《史記·解釋列傳》,形容齊國大夫田忌的行為。繁體字:糾參。古時候漢字寫法:無變化。例句:他總是喜歡糾參别人的意見,很少能夠接受他人的建議。組詞:糾纏、糾結、參考、參與等。近義詞:斥責、指責、批評。反義詞:贊賞、稱贊、鼓勵。希望以上信息符合您的要求,并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