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風俗。 唐 李紳 《到宣武三十韻》:“及郊知雨過,觀俗辨風行。”
“觀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觀察風俗,通常指通過考察民間習俗來了解社會狀況。以下為詳細解釋:
“觀俗”強調通過風俗洞察社會本質,兼具曆史治理智慧與文化研究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成語擴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觀俗》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由“觀”和“俗”兩個字組成。
“觀”字的部首是“見”,總共有6畫。
“俗”字的部首是“人”,總共有9畫。
《觀俗》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思是觀察社會風俗、習慣和民俗文化。
繁體字中,《觀俗》的“觀”字寫作“觀”,“俗”字寫作“俗”。這是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觀的寫法為“官”,俗的寫法為“犬”。這是古漢字的一種變體寫法。
1. 他常常外出旅行,是為了觀察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
2. 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民俗文化,不要将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别人身上。
3. 這部電影通過對農民生活的觀俗描繪,展現了真實的鄉土風情。
1. 觀光:觀賞風景、名勝古迹。
2. 俗話:民間口頭傳播的慣用語、成語。
3. 觀念:理念、思想觀點。
1. 風俗:習慣、風情。
2. 社會習俗:民間風俗、禮儀習慣。
3. 習慣:常規、慣例。
1. 文雅:高雅、優美。
2. 文明:有修養、舉止得體。
3. 世故:圓滑、狡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