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消亡,泯滅。《後漢書·鄭玄傳》:“自 秦 焚六經,聖文埃滅。”《宋書·鄧琬傳》:“昔 吳 楚 連衡, 燕 淮 勁悍,塵擾區内,聲沸 秦 中,霧散埃滅,豈非先鑒?”《新唐書·諸帝公主傳贊》:“ 僖 昭 之亂,典策埃滅。”
“埃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部分網頁(如、8)提到“埃”作為長度單位(1埃=10⁻¹⁰米),但此含義與“埃滅”無關。在“埃滅”中,“埃”僅取“塵埃”本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宋書》等文獻。
埃滅是一個表示消亡、毀滅的詞語。它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徹底消失或結束。
埃字的部首是白字旁(bai zi pang),包含了白字下面的冰字旁(bing zi pang)和白字上面的爲字旁(wei zi pang)。埃字一共有5個筆畫。
滅字的部首是火字旁(huo zi pang),滅字一共有5個筆畫。
埃字來源于《說文解字》,是由白字旁和滅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埃字被寫作「礙」,但發音和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埃字的寫法稍有差異。最早是用冰字旁和火字旁合在一起,後來冰字旁與火字旁分離,形成了現代的埃字。
1. 經過大火的猛烈襲擊,整棟建築被徹底埃滅了。
2. 他們的友誼因為背叛而埃滅了。
組詞:埃及、消滅、毀滅
近義詞:消亡、瓦解、消散
反義詞:生存、存在、發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