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撒花的意思、撒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撒花的解釋

[fee] 酬金;小費;獎勵。又作“掃花、撒和”

詳細解釋

(1).鋪撒花朵。比喻排列生動美觀。《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上下撒花波對當,行間鋪錦草和真。”

(2).蒙古語。謂行賄索賄,奉獻禮品。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其見物則欲,謂之撒花……撒花者,漢語覓也。” 宋 汪元量 《醉歌》之七:“北師要讨撒花銀,官府行移逼市民。”《元典章·聖政一·止貢獻》:“開國以來,庶事草創,既無俸祿以養廉,故縱賄賂以為蠹。凡事撒花等物,無非取給於民,名為己財,實皆官物。”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俎》:“ 元 朝末年,官貪吏污,始因蒙古、*********罔然不知廉恥之為何物。其問人讨錢,各有名目,所屬始參,曰‘拜見錢’;無事白要,曰‘撒花錢’。”

(3).以錯落的花朵為裝飾的圖案。《紅樓夢》第三回:“﹝ 鳳姐 ﹞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紅樓夢》第八二回:“開了套間門出來,仍舊帶上門,放下撒花軟簾。”

(4).眼花缭亂;模糊。《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聲音像是從半空裡飛将下來。緊接着,就見一條純鋼龍尾禪杖撒花蓋頂的從腰後直奔頂門。” 許傑 《鄰居》:“他怔了一回酒噤,眼睛一撒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撒花”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四類解釋:

  1. 古代含義(酬金/行賄)
    源自元代及蒙古語用法,指無故索取的財物或行賄的禮品。例如宋代文獻記載“撒花銀子”指軍隊搜刮的銀錢,元代《南村辍耕錄》提到将士行李中的“撒花銀子”。

  2. 裝飾圖案與藝術形式
    指以錯落花朵為元素的裝飾圖樣,常見于傳統織物、書法(如草書體)或文學描寫中。例如《敦煌變文集》用“上下撒花波對當”形容文字排列的生動美觀。

  3. 現代網絡用語
    表示慶祝、支持或歡樂情緒,常用于社交媒體或年輕人群體。例如事件圓滿結束時用“撒花”表情包表達喜悅。

  4. 文學與日常中的比喻
    既可指實際鋪撒花朵的動作(如“仙女撒花”),也用于形容眼花缭亂的狀态。

補充說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例如“撒花銀子”屬于曆史詞彙,而“撒花慶祝”是現代網絡文化的産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撒花:詞義及來源

撒花一詞意指慶祝、祝賀或歡呼,并通常伴隨着将鮮花扔向空中或撒花瓣的動作,以表達喜悅和快樂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撒花》一詞的拆分部首為“手”和“艹”,根據部首的劃分,可以将“撒”按筆畫的數量進行劃分:左邊為橫畫,右邊為撇組成;“花”按筆畫的數量劃分:左邊為丿和一橫,右邊為艹組成。

來源及繁體

《撒花》一詞源自于漢字文化,其繁體字為「撒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撒花」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在演唱會結束時,觀衆們紛紛高舉鮮花,對歌手撒花祝賀。

2. 畢業典禮上,學生們慶祝成功完成學業,紛紛向空中撒下五彩花瓣。

組詞

撒喜酒、撒播、撒嬌、撒野、撒手

近義詞

扔花、散花、花炸彈

反義詞

收花、不歡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