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鬲絕的意思、鬲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鬲絕的解釋

隔斷。鬲,通“ 隔 ”。《史記·匈奴列傳》:“西置 酒泉郡 以鬲絶 胡 與 羌 通之路。”《漢書·地理志下二》:“鬲絶 南羌 、 匈奴 。” 顔師古 注:“鬲與隔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鬲絕”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鬲絕”意為阻隔斷絕,指事物被完全隔離或阻斷。其中“鬲”通假為“隔”(gé),表示分隔、阻塞,如《漢書·南越王趙佗傳》中“鬲絕器物”即指斷絕器物往來;《史記·大宛傳》中“鬲漢道焉”則指阻斷漢朝與西域的交通。

  2. 讀音與通假關系

    • “鬲”在此讀作gé,與“隔”通假,而非表示炊具時的讀音lì。
    • 古代文獻中“鬲”常與“隔”混用,如《荀子·大略篇》注釋“鬲如也”即“鬲絕于上”。
  3. 應用語境
    多用于描述政治、地理或文化上的隔離,例如:

    • 斷絕外交關系(如“鬲絕蠻夷”);
    • 阻斷交通要道(如“鬲漢道”);
    • 強調嚴格的界限(如“鬲閉門戶”)。
  4.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已統一使用“隔絕”,如“與世隔絕”。“鬲絕”僅見于古籍,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向。


“鬲絕”是“隔絕”的古字寫法,強調徹底分離或阻斷,讀音為gé jué,多用于曆史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鬲絕》

《鬲絕》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某種物體或事物的完全消失或絕滅。

拆分部首和筆畫

《鬲絕》這個詞的部首是“鬲”,總共由11畫組成。

來源

《鬲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書·秦紀》的記載中,其意為銅鼎完全絕滅。

繁體

繁體字為鬲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漢字寫法的演變是一種持續變化的過程。因此,現代對于古時候《鬲絕》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句

1. 這座古墓中的文物已經被年代的洪流給《鬲絕》了。

2. 災難過後,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瓦礫,建築物幾乎《鬲絕》了。

組詞

1. 鬲鞮(指一種古代的樂器)

2. 鬲纛(古代軍士使用的盔帽)

3. 鬲釜(指裝煮食物的堅固大鍋)

近義詞

1. 消失

2. 滅亡

3. 毀滅

反義詞

1. 存在

2. 生存

3. 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