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誓心的意思、誓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誓心的解釋

心中發誓;立定心願。 晉 羊祜 《讓開府表》:“是以誓心守節,無苟進之志。” 唐 白居易 《縛戎人》詩:“誓心密定歸鄉計,不使蕃中妻子知。”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張浮休書》:“﹝ 歐陽修 ﹞當時仰天誓心曰:‘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清 洪昇 《長生殿·寄情》:“那時上皇與妾并肩而立,因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生生,永為夫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誓心”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ì xīn”,其核心含義為心中發誓或立定心願,常用于表達堅定的決心或承諾。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内心立下誓言或确定目标,強調心理層面的堅定性。例如晉代羊祜在《讓開府表》中寫道“誓心守節”,即表達堅守節操的決心。

  2. 結構解析
    該詞為動賓結構:“誓”表示立誓,“心”指内心,組合後凸顯從思想到行動的鄭重承諾。

二、出處與例句

  1. 古代文獻用例

    • 唐代白居易《縛戎人》用“誓心密定歸鄉計”,描述暗中立誓歸鄉的隱秘決心。
    • 宋代洪邁記載歐陽修“仰天誓心”,體現遇事謹慎的自我約束。
  2. 現代用法擴展
    可形容對感情或目标的堅定态度,如現代造句“誓盡誓餘誓愛你”,将古典詞義融入情感表達。

三、延伸對比

與近義詞“發誓”相比,“誓心”更側重内心活動的莊重性,而非口頭宣言。例如《長生殿》中“密相誓心”的場景,展現的是私密而深沉的情感承諾。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誓心”既保留了古代立誓守節的嚴肅性,也在現代語境中衍生出更廣泛的情感表達功能。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容齋隨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誓心的意思

誓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發誓時所抱持的誠摯、堅定的心意。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事情或某個人的決心、承諾和忠誠。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誓心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和心字旁,其中“言”是聲部,表示與言語、說話相關的意義;而“心”是意部,表示與情感、内心相關的意義。

誓字的筆畫順序為:橫、撇、捺、提,共有12畫;心字的筆畫順序為:豎、彎鈎、橫、豎,共有4畫。

來源和繁體

誓心這個詞源自《漢書·王景玉傳》:“齊人王景玉乃于太初十年務充将,所到門下繁采語言,誓心竭意。”這裡的“誓心”指的是王景玉對事業的誓願和決心。

在繁體字中,誓字保持不變,心字的形狀略有差異,寫作「心」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在古代,誓字的寫法稍有變化,結構更為複雜。古代的誓字一般由「言」字旁與「心」字旁組成,言字旁表示言語的意思,心字旁表示心意的意思。例如,春秋時期的石鼓文中,誓字寫作「宀言心」。

例句

1. 在結婚的儀式上,他莊重地宣讀出自己的誓心。

2. 他立下了誓心,要為國家的繁榮貢獻自己的一生。

3. 我們應該珍惜彼此的誓心,互相信任和支持。

組詞

發誓、誠心、決心、堅定、承諾、忠誠、誓言、誓約

近義詞

決意、信心、志向、毅力、意志

反義詞

懷疑、動搖、不信任、背叛、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