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髡首的意思、髡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髡首的解釋

(1).剃去頭發。《楚辭·九章·涉江》:“ 接輿 髡首兮, 桑扈 臝行。” 王逸 注:“髡,剔也;首,頭也。自刑身體,避世不仕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其皈依 釋迦 、 金剛 、 毘盧 、 藥師 、 無量壽 諸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髮亦同定例。” 章炳麟 《文學說例》:“處髡首辮髮之俗,而自述‘抽簪’。”

(2).光頭。指僧徒。 唐 鄭愚 《潭州大沩山同慶寺大圓禅師碑銘》:“僧事百千,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號矛盾,故褐衣髡首,未必皆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髡首(kūn shǒu)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1. 本義:古代剃去頭發的刑罰

    • 這是“髡首”最核心的含義。在古代中國,“髡”是一種刑罰,指剃去犯人的頭發(有時也包括胡須)。這種刑罰屬于“五刑”之外的“恥辱刑”或“附加刑”,旨在通過毀傷身體發膚(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來對犯人進行羞辱和精神懲罰,使其區别于常人,降低社會地位。
    • 來源依據: 古代律法文獻及訓诂著作對此有明确記載。如《周禮·秋官·掌戮》提到過“髡”刑(雖非直接“髡首”,但“髡”即包含剃發之意)。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髡”為“剃發也”。曆代史書《刑法志》中亦常有相關記載。現代權威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收錄此義項。
  2. 曆史演變與應用

    • 先秦至秦漢: 髡刑在先秦時期已存在,秦代和漢代應用較為普遍。常作為城旦舂(男犯築城,女犯舂米)等勞役刑的附加刑。
    • 魏晉南北朝: 繼續沿用,并常與“鉗”(頸戴鐵圈)結合使用,稱為“髡鉗”,是徒刑的一種表現形式。
    • 隋唐以後: 隨着封建五刑體系(笞、杖、徒、流、死)的确立和完善,髡刑作為一種獨立的肉刑/恥辱刑逐漸被廢除,正式退出主流刑罰體系。
    • 後世影響: 雖然作為官方刑罰在隋唐後式微,但“髡首”的概念和文化影響延續下來。例如,清初強制推行的“剃發令”(要求漢人剃發留辮),在當時的漢人眼中,也具有強烈的“髡首”恥辱感,被視為文化壓迫的象征。(可參考顧炎武《孝經》相關論述及《清史稿》記載)
  3. 引申義與文化象征

    • 羞辱與懲罰的象征: 由于髡首是施加于罪犯的刑罰,因此在傳統文化語境中,“髡首”本身就帶有恥辱、懲罰、身份低賤的象征意義。
    • 與僧侶剃度的區别: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佛教僧侶剃除頭發(剃度)是出于宗教儀軌和舍棄世俗煩惱的象征,是自願且神聖的行為,與作為刑罰、帶有強制性和恥辱性的“髡首”有本質區别。但在形式上(剃發)有相似之處,故有時在文學作品中可能借指,但核心含義不同。
  4. 相關概念辨析

    • 髡 vs 髡首: “髡”是動詞,指剃發的動作或刑罰本身;“髡首”更側重于指被剃去頭發(的狀态)或執行該刑罰的行為/結果,名詞性更強。兩者常可通用,指代剃發之刑。
    • 耐刑: 古代另一種毛發刑,指剃去鬓須,保留頭發,其恥辱程度通常被認為輕于髡刑。

“髡首”主要指中國古代一種剃去犯人頭發(和胡須)的刑罰,屬于恥辱刑範疇,盛行于秦漢魏晉時期,隋唐後逐漸被廢除。其核心内涵在于通過毀傷受之父母的發膚來實施精神羞辱和社會性懲罰。該詞承載了特定的法律史和文化史信息,是理解古代刑罰制度和社會觀念的重要詞彙。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髡”、“髡首”詞條釋義(可查詢權威線上版本如“漢典”等,但需注意其最終依據為紙質版詞典)。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髡”、“髡鉗”等詞條釋義(經典工具書)。
  3. 沈家本《曆代刑法考》 - 系統考證了中國古代刑罰制度,對髡刑有詳細論述(可參考中華書局等出版社版本或相關學術數據庫引文)。
  4.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了包括髡刑在内的古代刑罰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經典學術著作)。
  5. 曆代正史《刑法志》(如《漢書·刑法志》、《晉書·刑法志》等) - 原始法律史料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髡首”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 基本含義:剃去頭發
    該詞最初指代一種剃除頭發的行為,常與古代刑罰或避世态度相關。例如,《楚辭·九章·涉江》提到“接輿髡首”,王逸注釋稱這是“自刑身體,避世不仕”的象征。此外,“髡”本身也是古代五刑之一,屬恥辱刑,通過剃發标記罪犯身份(補充)。

  2. 引申含義:指代僧徒
    因佛教僧侶需剃發修行,“髡首”在文獻中逐漸成為僧人的代稱。如唐代鄭愚在碑銘中寫道“褐衣髡首,未必皆是”,暗指并非所有剃發者均為真正僧人。清代文獻亦用此詞描述喇嘛的剃發習俗。

其他文獻用例:

如需更多例證或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的高權威性曆史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寶葫蘆的秘密贲育簿土步虛人參诘豺羹池堂抽豐抽暇垂斃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打過帶索代奏大酒膽顫心驚當千錢蕩秋千地狼訪辦放囊反衍豐熙副傷寒苟安一隅勾甲和美忽突焦乾嗟噓錦囊佳制赍捧九能瘠亡逵泉之誅阃奧枯樹生華磊落不羇躏蹙柳莊翁馬豆賣蒙懂門候眇質秘而不露難舍貧嘴惡舌掃頭黍薦伺應歎挹外祖母污垢午枕弦弧祆廟小腳邪轷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