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劈頭蓋腦 ”。
“劈頭蓋頂”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正對着頭和臉(蓋下來),形容來勢非常猛烈,讓人難以躲避。該詞與“劈頭蓋腦”同義,強調動作或沖擊的直接性和突然性。
2. 引申義與使用場景
3. 拼音與結構
4. 例句參考
提示: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日常口語中常用“劈頭蓋臉”替代。更多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
《劈頭蓋頂》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沖勁十足、毫不留情地一下子直接攻擊或抨擊對方,不給對方留絲毫餘地。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行動或言論的出人意料和強有力。它常用于形容某種突然而大膽的行動。
《劈頭蓋頂》的拆分部首是「力」和「月」,其中「力」是部首,表示相關意義;「月」是偏旁,表示關于某種行動或活動的意思。這個成語總共有11個筆畫。
《劈頭蓋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雙調舊悲新作·劉宗周讀黃州快書》中:
“劉公案下凡百見,煎茶點着禾黍拜。”
這句詩的意思是在楊慎的眼中,劉公執法時劈頭蓋頂,雷霆出擊,有點像煎熬着的茶點,左右搖擺着綠黍,引起人們的準确注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後來,這個詞成為了通用的成語。
《劈頭蓋頂》是繁體字形式,與《劈頭蓋頂》意思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劈頭蓋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現代漢字書寫中,《劈頭蓋頂》保持了穩定的書寫形式。
他在會議上劈頭蓋頂地批評了公司的管理不力。
劈頭、劈蓋、劈頭劈腦、蓋不住、蓋棺論定
一錘定音、一言九鼎
心慈手軟、溫和緩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