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秋娘的意思、秋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秋娘的解釋

[Qiuniang] 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時用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稱

妝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詳細解釋

亦作“ 秋孃 ”。 1. 唐 代歌妓女伶的通稱。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唐 元稹 《贈呂二校書》詩:“共占花園争 趙 辟,競添錢貫定秋娘。”

(2). 唐 時 金陵 女子,姓 杜 ,名 秋娘 。本為 李錡 妾,後 錡 叛變被誅,入宮有寵于 憲宗 , 穆宗 立,為皇子傅姆,皇子廢, 秋娘 賜歸故鄉,窮老而終。見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後用以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 清 沉起鳳 《諧铎·南部》:“至如 張修來 《思春》一齣,雖秋孃老去,猶似十三四女郎。” 清 趙翼 《揚州觀劇》詩:“秋娘老去容顔減,猶仗聲名壓後生。”《花月痕》第五二回:“莫怪他,對華筵,珠淚傾,觸動了,老去秋娘無限情。”

(3).指蟬。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紀蟲》:“南都呼小蟲曰蜘蟟,曰秋娘。”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兩個秋娘在樹上一遞一聲地叫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秋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源于唐代文化背景,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唐代歌伎的泛稱
    唐代歌伎常以“秋娘”為名,逐漸演變為對善歌舞、容貌出衆的女伶或歌妓的通稱。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妝成每被秋娘妒”,即以“秋娘”代指當時技藝高超的樂伎。

  2. 特指杜秋娘
    唐代金陵女子杜秋娘,原為李錡妾室,後因李錡叛亂被誅,入宮受寵于唐憲宗。穆宗時期成為皇子傅姆,晚年因皇子被廢遣歸故鄉,窮困終老。杜牧曾為其作《杜秋娘詩》,使其成為才貌雙全女性的象征。


二、引申含義

  1. 年老色衰的婦女
    因杜秋娘晚景凄涼,後世用“秋娘”暗喻容顔老去、境遇凄涼的女性。例如清代沈起鳳《諧铎》中“秋娘老去,猶似十三四女郎”。

  2. 蟬的别稱(較少見)
    部分文獻中,“秋娘”也指代蟬,可能與蟬鳴常現于秋季有關,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三、文學與文化影響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資料,可參考杜牧《杜秋娘詩序》、白居易《琵琶行》等原作,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秋娘

秋娘,指的是古代戲曲《西施秋娘》中的女主角秋娘。在戲曲中,秋娘是一位美麗而聰明的女子,也是一個富有感染力和魅力的角色。秋娘這個詞後來被引申為美女的稱呼。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秋娘的拆分部首是禾和女,其中禾是四畫,女是三畫。秋娘總共擁有七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秋娘》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戲曲文化。隨着時間的推移,秋娘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代表美麗女性的詞語。在繁體字中,“秋娘”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然而,《秋娘》一詞的寫法并未發生明顯的改變。古代人們用篆書或隸書來書寫秋娘這個詞,但字形與現代字形相似。

例句

1. 她的美麗和聰明讓她成為了鎮上有名的秋娘。 2. 秋娘演繹的角色令人動容,觀衆們都被她吸引住了。 3. 她的風姿和氣質使她成為了當地的秋娘。

組詞

組詞:秋色、葡萄秋娘、秋風、秋水、清秋、秋天、秋高氣爽。

近義詞

近義詞:佳人、美女、絕色、美人。

反義詞

反義詞:丑娘、丑女、惡女、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