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聚斂索取。 宋 王安石 《信州興造記》:“施舍之不適,裒取之不中,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而民始病。” 宋 葉適 《紀綱四》:“今百計裒取,竭東南之力以供餽四駐劄者,而兵不知用。”
(2).輯集采取。 清 姚鼐 《儀鄭堂記》:“喪服禮後有記,儒者頗裒取其文,其後禮或亡而記存,又雜以諸子所著書,是為《禮記》。”
“裒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óu qǔ,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聚斂索取
指通過強制或非正當手段收集財物或資源,通常帶有貶義。
例:
輯集采取
指系統性地收集、整理資料或文獻,屬中性或褒義用法。
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裒取(póu qǔ)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裒”是一個人名,取自《易經.溝》:“溝渎⇔溝,裒供。”“取”是動詞,表示獲得、得到的意思。
裒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 “裒”由衣部和攵部組成,總共有12畫。
- “取”由耳部和又部組成,總共有8畫。
裒取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它的繁體字形狀為「裒取」,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以裒取來說,其中的“裒”字在古代寫法中是加上“衣”部的邊、裡、後三個橫畫,形狀更加複雜。而“取”字在古代寫法中則是上面多了一點橫畫。
以下是一些關于裒取的例句:
1. 他經過了無數的困難和努力,最終裒取了成功。
2. 這個公司裒取了許多知名品牌的合作,業務擴張迅速。
裒取的組詞包括:
1. 裒供:裒取供養,指供養貧苦人。
2. 裒助:裒取幫助,指幫助他人。
裒取的近義詞是“獲得”,反義詞是“失去”。例如:
1. 他通過苦苦努力獲得了這個機會。
2. 由于疏忽大意,他失去了這個寶貴的機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