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革言的意思、革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革言的解釋

謂更改供詞。《易·革》:“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王弼 注:“自四至上,從命而變,不敢自違,故曰革言三就。” 高亨 注:“革言,有罪更改供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革言”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革言”指更改供詞,即修改或修正之前的陳述。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典籍中被引用,如《易經·革卦》中的爻辭。

  2. 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周易·革卦》九三爻辭:“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 王弼注:“自四至上,從命而變,不敢自違,故曰革言三就。”
    • 高亨進一步明确:“革言,有罪更改供辭。”
  3. 學者觀點差異

    • 王弼側重“順應變革”的抽象義,認為“革言”體現對變革的服從;
    • 高亨則從司法角度解釋,強調具體情境中供詞的修改。
  4. 現代理解
    現代多沿用高亨的注解,将其視為古代司法或審訊場景中的術語,但實際使用已罕見,主要見于文獻研究。

“革言”是古漢語中具有特定語境的專業詞彙,需結合《周易》原文及注疏理解其雙重含義。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哲學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周易》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革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革言是指通過改變言論或觀點來引起革命或變革的行動或文化作品。它可以包括從個人觀點到社會變革的思想改革和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革言的拆分部首是革 (gé) 和言 (yán)。 - 革的筆畫數為七,言的筆畫數為丨。 來源: - 革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代文化和曆史,它經常出現在革命運動、政治宣傳或文學作品中,代表了對現狀的反思和對變革的渴望。 繁體: - 革言在繁體中的寫法為 革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革言的寫法沒有太多的變化,仍然是由革和言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 - 他們用尖銳的革言批評了政府的不公正行為。 - 這首詩揭示了藝術家的革言之心。 組詞: - 革新、言論、言辭、言者、言傳、言行、************等。 近義詞: - 批評、改革、辯論、鞭策、倡議等。 反義詞: - 保守、守舊、閉口、沉默、妥協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