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民的意思、亡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民的解釋

流亡在外的百姓。《史記·太史公自序》:“ 燕丹 散亂 遼 閒, 滿 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 真藩 ,葆塞為外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亡民”是古漢語詞彙,指流亡在外的百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亡民”由“亡”(逃亡、失去)和“民”(百姓)組成,字面意為“流亡的百姓”,通常指因戰亂、災害等被迫離開原居地的人群。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太史公自序》:“燕丹散亂遼閒,滿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真藩,葆塞為外臣。”,描述衛滿(朝鮮衛氏王朝建立者)收留燕國流民的曆史事件。

3. 發音與結構

4. 現代關聯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引申為因災難、沖突等失去家園的群體。部分網頁引用當代案例(如陝西鹹陽墜亡事件),但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混淆古今詞義。

總結
“亡民”是曆史術語,特指古代流亡百姓,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更多例句可參考《史記》及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亡民的意思

《亡民》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死亡的人們、亡靈、無家可歸的民衆。這個詞常用于描繪戰争、災難等造成大量人員死亡或流離失所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亡民》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亠和大。亠是上面有橫線的部首,大是字的左邊部分。

根據筆畫的計算,整個詞包含10個筆畫。亠部2畫,大部3畫,民部4畫,共計10畫。

來源和繁體字

《亡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繁體字《亡民》為「亡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亡民」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戰争使得這個城市成為一片亡民之地。

2. 災難過後,數以千計的亡民無家可歸。

組詞

1. 亡靈:指已經死去的靈魂。

2. 亡魂:指離開生者的靈魂。

3. 無家可歸:指失去家園、無處可去的狀态。

近義詞

1. 死者:指已經去世的人。

2. 逝者:指已故的人。

3. 遺體:指已故的人的屍體。

反義詞

1. 幸存者:指在災難或戰争中存活下來的人。

2. 安全:指沒有危險或風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