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言的意思、革言的详细解释
革言的解释
谓更改供词。《易·革》:“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王弼 注:“自四至上,从命而变,不敢自违,故曰革言三就。” 高亨 注:“革言,有罪更改供辞。”
词语分解
- 革的解释 革 é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取消,除掉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网络扩展解释
“革言”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
基本释义
“革言”指更改供词,即修改或修正之前的陈述。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典籍中被引用,如《易经·革卦》中的爻辞。
-
出处与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革卦》九三爻辞:“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 王弼注:“自四至上,从命而变,不敢自违,故曰革言三就。”
- 高亨进一步明确:“革言,有罪更改供辞。”
-
学者观点差异
- 王弼侧重“顺应变革”的抽象义,认为“革言”体现对变革的服从;
- 高亨则从司法角度解释,强调具体情境中供词的修改。
-
现代理解
现代多沿用高亨的注解,将其视为古代司法或审讯场景中的术语,但实际使用已罕见,主要见于文献研究。
“革言”是古汉语中具有特定语境的专业词汇,需结合《周易》原文及注疏理解其双重含义。若需进一步探讨其哲学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周易》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革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革言是指通过改变言论或观点来引起革命或变革的行动或文化作品。它可以包括从个人观点到社会变革的思想改革和表达。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革言的拆分部首是革 (gé) 和言 (yán)。
- 革的笔画数为七,言的笔画数为丨。
来源:
- 革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历史,它经常出现在革命运动、政治宣传或文学作品中,代表了对现状的反思和对变革的渴望。
繁体:
- 革言在繁体中的写法为 革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革言的写法没有太多的变化,仍然是由革和言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 他们用尖锐的革言批评了政府的不公正行为。
- 这首诗揭示了艺术家的革言之心。
组词:
- 革新、言论、言辞、言者、言传、言行、************等。
近义词:
- 批评、改革、辩论、鞭策、倡议等。
反义词:
- 保守、守旧、闭口、沉默、妥协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