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革言的意思、革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革言的解释

谓更改供词。《易·革》:“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王弼 注:“自四至上,从命而变,不敢自违,故曰革言三就。” 高亨 注:“革言,有罪更改供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革言"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本义 "革"在《说文解字》中训为"兽皮治去其毛",本指加工后的动物皮革,后引申为改变、变革之义。《汉语大词典》将"革言"定义为"更改盟约的言辞",特指古代政治活动中具有变革性质的正式文书。

二、经典释义 在《周易·革卦》中出现关键用例:"革言三就,有孚",此处的"革言"指经过多次商议形成的改革方案,强调变革主张需通过审慎论证方能取信于民。孔颖达《周易正义》疏解为:"革定要约,一云就三云乃成",说明其具有程序正当性的内涵(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三、哲学引申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发展出"因时革言"的辩证观,认为改革主张应符合"时中之道",既不可固守旧制,亦不能激进求变,体现儒家"中庸"的实践智慧(国学大师,guoxuedashi.net)。

四、现代转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时,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组织改革、技术革新等现代语境,特指系统性的改革方案或创新性理论框架,如"企业发布数字化转型革言"等实际应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革言”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革言”指更改供词,即修改或修正之前的陈述。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典籍中被引用,如《易经·革卦》中的爻辞。

  2. 出处与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革卦》九三爻辞:“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 王弼注:“自四至上,从命而变,不敢自违,故曰革言三就。”
    • 高亨进一步明确:“革言,有罪更改供辞。”
  3. 学者观点差异

    • 王弼侧重“顺应变革”的抽象义,认为“革言”体现对变革的服从;
    • 高亨则从司法角度解释,强调具体情境中供词的修改。
  4. 现代理解
    现代多沿用高亨的注解,将其视为古代司法或审讯场景中的术语,但实际使用已罕见,主要见于文献研究。

“革言”是古汉语中具有特定语境的专业词汇,需结合《周易》原文及注疏理解其双重含义。若需进一步探讨其哲学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周易》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浄冰甃布袋卜者差补襜襦程命程择弛荡臭皮囊船步忖量错择點種地表迭不的断乳二姚芳蔬园风雅功耗豪甿洪纤互词交絶就棍打腿军管会军令矩绳开裆袴矿层勒取镣鎌立表下漏林下高风马嚼铁茫无涯际面禀弥勒排涝罴九破酒强自取柱孅趋綦巾觞祝山丈沙衣时华诗篇送欵锁链太平歌词违逆畏缩不前沃美下得去鲜廉寡耻歇顶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