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效的意思、報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效的解釋

[render service to repay sb.'s kindness] 為報恩而效力

洗心改過,粉骨報效。——蘇轍《為兄轼下獄上書》

詳細解釋

亦作“ 報効 ”。1.報恩效力;酬謝。《後漢書·樂恢傳》:“﹝ 樂恢 ﹞上書辭謝曰:‘仍受厚恩無以報效。’”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雖蒙 句踐 禮,竟不聞報效。”《水浒傳》第二五回:“ ********* 道:‘ 九叔 記心,不可洩漏,改日别有報效。’”《紅樓夢》第四回:“依老爺這話,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将來國家需要你,總要有好的身體才能夠報效國家。”

(2).舊指以財物奉獻官府、上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及 乾隆 豫 工 川 運,則承平日久,人思報効,每次皆千萬以外,然實不抵一次普免之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十一年, 廣東 奸民 李光照 覬覦富貴,具呈内務府,請報効木植,重修 澱園 。”《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上緊把銀子--該報效的,該孝敬的--早些送進去。” 巴金 《滅亡》第二二章:“結果商會會長報效了二十萬元軍饷,買回了自己底自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報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報效(拼音:bào xiào)指為報答他人的恩情或善意而盡力付出,強調通過行動回饋恩惠。例如“報效祖國”即表達以行動為國家貢獻力量。

二、曆史用法

  1. 財物奉獻:舊時指将財物進獻給官府或上級以示忠誠。例如清代《聖武記》中記載民衆“報效木植”以支持國家工程。
  2. 廣義效力:近代以來,詞義擴展為通過個人能力或行動回饋集體,如投身革命、科研等事業。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應用場景

  1. 家國情懷:如“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2. 個人感恩:如“報效師恩”或企業回饋社會。
  3. 曆史典故:如蘇轍《為兄轼下獄上書》中“粉骨報效”的表述。

五、例句參考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報效”既包含傳統恩義回饋,也承載現代家國責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報效》是一個動詞詞語,意指為國家、民族、社會等貢獻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以回報和效忠于它們。它強調個人在關鍵時刻将自己的才智、勇氣和努力投入到為國家、民族或社會做出貢獻的行動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報效》這個詞的部首是「攵」,讀音是pū。它的總筆畫數為22。

來源

《報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形容古代勇猛善戰的将士報效國家。後來,它逐漸擴展到各個領域,用來表述個人努力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的行為。

繁體

《報效》在繁體字中寫作「報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報效」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有時會将「報」寫作象形字「㝵」,表示舉旌報國;「效」也會寫作「⿰兩受」,表示效力。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上可以找到。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報效》的例句:

1. 他畢業後立志要為祖國報效。

2. 為了報效社會,他決定加入慈善組織參與志願者活動。

3. 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了公司對她的培養。

組詞

與《報效》相關的詞語有:

1. 堡壘(bǎo léi):作為保衛和防禦的所在,也是為了守護、報效而建造的。

2. 效忠(xiào zhōng):忠誠于某個國家、政權或組織,為其奉獻一切。

3. 付出(fù chū):為了幫助、為别人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或物質。

近義詞

與《報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效力(xiào lì):為某個目标或目的而努力工作或運用自己的能力。

2. 奉獻(fèng xiàn):将自己的時間、精力或物質投入到為某個目标或事業做出貢獻。

3. 幹事(gàn shì):積極參與、承擔責任,為特定工作或任務付諸行動。

反義詞

與《報效》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背叛(bèi pàn):對國家、團體、朋友或親人等不忠誠,違背其信任和期望。

2. 獨裁(dú cái):擅權統治、不顧他人利益,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和利益。

3. 隱瞞(yǐn mán):有意保持秘密,不願分享或告知他人特定信息或真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