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雜俎的意思、五雜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雜俎的解釋

亦作“五雜組”。古樂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詞曰:“五雜俎,岡頭草。往復還,車馬道。不獲已,人将老。”後人仿其作,成為詩體的一種。見 明 馮惟讷 《古詩紀·統論》。 唐 顔真卿 有《三言拟五雜組》詩。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論雜體,則有風人、藁砧、五雜俎。”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雜體詩》:“按詩有雜體:一曰抝體,二曰蜂腰體,三曰斷弦體……十五曰五雜俎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雜俎”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1. 成語含義
    指事物混雜無序的狀态,由“五”(表數量多)、“雜”(混雜)、“俎”(古代祭祀器具)三字組成,形容雜亂無章的場景或思維狀态。例如:“房間堆滿雜物,簡直是五雜俎。”

  2. 古樂府詩體
    原為三言六句的樂府詩體,首句以“五雜俎”起興,後演變為文人仿作的詩歌形式。例如唐代顔真卿《三言拟五雜組》即為此類作品。

  3. 明代筆記著作
    明代謝肇淛所撰《五雜俎》,内容涵蓋天文、地理、人文、物産等,是記錄社會風貌與事理分析的綜合性筆記,共十六卷。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雜俎》的意思

《五雜俎》是一本古代修史著作,記錄了中國曆史上各個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這本書以“雜”為特點,包含了廣泛的内容,如曆史、文學、藝術、醫學、農業、物理等等。《五雜俎》的編纂對于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曆史資料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五雜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雜俎》的每一個字都可以拆分成不同的部首和筆畫。其中,“五”的部首是“一”,筆畫是四畫;“雜”的部首是“木”,筆畫是九畫;“俎”的部首是“人”,筆畫是八畫。

《五雜俎》的來源

《五雜俎》是明代文學家方孝孺所著,出版于明朝嘉靖年間。方孝孺在他的著作中詳盡地收集和整理了中國古代的巨大知識量,從而形成了這本具有豐富内容的書。

《五雜俎》的繁體字

《五雜俎》的繁體字為《五雜俎》,其中“雜”和“俎”的字形稍有差異,但整體的意義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五雜俎》這個詞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唯一的區别是在字形的細節上可能有微小的變化。

《五雜俎》的例句

1. 《五雜俎》收錄了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獻,對于了解古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2. 學習《五雜俎》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拓寬我們的視野。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雜書、七雜八雜、雜亂無章、雜談。

近義詞:雜錄、雜志、雜劇。

反義詞:專業、分類、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