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斂的意思、賦斂的詳細解釋
賦斂的解釋
(1).田賦;稅收。《左傳·成公十八年》:“薄賦斂,宥罪戾。”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土地得到開辟,賦斂數量增加,政治經濟有一番新氣象。”
(2).征收賦稅。《史記·滑稽列傳》:“ 鄴 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 宋 王安石 《何處難忘酒》詩之一:“賦斂中原困,幹戈四海愁。” 清 鄒容 《革命軍》第六章:“濫用名器,緻貴賤貧富之格,大相懸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賦斂無度。”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斂的解釋 斂 (斂) ǎ 收攏,聚集:斂錢。斂足(收住腳步,不住前進)。斂容。斂衣(用收集來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斂。聚斂。 征收:橫征暴斂。 收束,約束:斂迹。斂手(.縮手,表示不敢恣意妄為;.拱手,表示恭敬)
網絡擴展解釋
“賦斂”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田賦與稅收
指古代國家征收的田賦及各類稅收。例如《捕蛇者說》中“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強調稅收對百姓的壓迫性。
-
征收賦稅的行為
如《史記·滑稽列傳》提到“邺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指官吏向百姓征收捐稅。
二、引申含義
- 負面語境下的濫用
部分文獻(如)提到賦斂可能涉及“以權謀私、勒索財物”,但這一解釋多見于中等權威性來源,需結合語境判斷。主流含義仍以稅收及征收行為為主。
三、曆史背景
- 輕賦與重斂的對比
古代明君主張“薄賦斂,省徭役”(),而暴政如夏桀“賦斂無度,萬民甚苦”(),體現賦斂政策對民生的直接影響。
四、文學與文獻引用
- 柳宗元《捕蛇者說》以賦斂之毒類比毒蛇,成為經典批判案例。
- 《漢書》記載“三輔賦斂無度”,反映漢代官吏濫權現象。
賦斂既指稅收制度本身,也包含征收行為,需結合語境區分中性描述(如國家稅收)與負面批判(如橫征暴斂)。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斂這個詞是指通過征收賦稅或者斂財等手段,從他人那裡取得財富或者財産的行為。下面是對賦斂這個詞的相關信息的簡要說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貝 (貝)
- 筆畫:11畫
來源:
賦斂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賦”意為征收,征收賦稅;而“斂”則表示收集,特指收集財富。
繁體:
賦斂的繁體字為「賦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賦斂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并無太大差異。
例句:
1. 國家通過賦斂稅收來籌集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2. 奸商利用職務之便,通過賦斂人民的錢財來發財。
組詞:
賦稅、賦役、賦稅、賦稅制度
近義詞:
征收、征集、征用
反義詞:
分配、分發、分授
這些是賦斂這個詞的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