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斂的意思、賦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斂的解釋

(1).田賦;稅收。《左傳·成公十八年》:“薄賦斂,宥罪戾。”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土地得到開辟,賦斂數量增加,政治經濟有一番新氣象。”

(2).征收賦稅。《史記·滑稽列傳》:“ 鄴 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 宋 王安石 《何處難忘酒》詩之一:“賦斂中原困,幹戈四海愁。” 清 鄒容 《革命軍》第六章:“濫用名器,緻貴賤貧富之格,大相懸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賦斂無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賦斂”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官府征收賦稅的行為,具有鮮明的曆史特征和社會批判色彩。根據《漢語大詞典》,該詞由“賦”(田稅)與“斂”(征收)組合而成,本義為“按田畝征收糧食或布帛的官方行為”。這一經濟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井田制,《辭源》記載其征收比例約為“什一而稅”,即農民需将收成的十分之一上繳官府。

隨着封建制度的發展,“賦斂”逐漸演變為統稱各類苛捐雜稅的代名詞。《漢書·食貨志》中“急政暴賦,賦斂不時”的記載,揭示出漢代賦稅制度已出現橫征暴斂的傾向。唐代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苛政猛于虎”的文學表述,更是将“賦斂”升華為批判封建剝削的文化符號。

該詞彙在古典文獻中常與“苛”“暴”“重”等貶義詞搭配,《全唐文》中多達37篇奏疏使用“賦斂無度”指斥官吏盤剝,反映出其在古代社會話語體系中的負面價值取向。現代漢語詞典雖已不再收錄該詞為常用詞,但作為曆史詞彙仍常見于研究古代經濟制度的學術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賦斂”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田賦與稅收
    指古代國家征收的田賦及各類稅收。例如《捕蛇者說》中“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強調稅收對百姓的壓迫性。

  2. 征收賦稅的行為
    如《史記·滑稽列傳》提到“邺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指官吏向百姓征收捐稅。


二、引申含義


三、曆史背景


四、文學與文獻引用


賦斂既指稅收制度本身,也包含征收行為,需結合語境區分中性描述(如國家稅收)與負面批判(如橫征暴斂)。

别人正在浏覽...

敗類膀子吊跋識冰碴兒博悉唱叫揚疾春婦大夏侯鬥豔争輝敦敍貳職反方防不勝防鳏民桂醑洪規黃流揮日昏霾蠒耳羊蛟虬甲劄截撥金銀花眷齒扛舁勞動保護連母連霄流死亂紀駡辱眉弓密命南憲排腔前良輕工業缺絶羣望認派人聲哨騎折伐勝侶沈身食人收憐書可疏簾輸入殊勳談書銅川市通太無息霞煥相對與絕對笑嘩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