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酒。《詩·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 毛 傳:“黃金所以飾流鬯也。” 鄭玄 箋:“黃流,秬鬯也。” 孔穎達 疏:“釀秬為酒,以鬱金之草和之,使之芬香條鬯,故謂之秬鬯。草名鬱金,則黃如金色;酒在器流動,故謂之黃流。”按,傳、箋所釋不同,此從箋疏。參閱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南朝 梁 沉約 《梁宗廟登歌》之四:“我鬱載馨,黃流乃注。” 宋 陸遊 《題齋壁》詩:“晝存真火溫枵腹,夜挽黃流灌病骸。” 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夫黃流之祼,鬱金百葉,酹之以達黃泉。”
(2). 黃河 之水。 唐 韓愈 《感二鳥賦》:“過 潼關 而坐息,窺黃流之奔猛。” 宋 陳師道 《口號》:“坐使黃流隨指顧,即看丹閣畫精神。”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雜感用古詩十九首韻呈今醉先生并諸同人》:“ 泰山 日峩峩,黃流時浩浩。”
(3).泛指洪水。 宋 蘇轼 《次韻張昌言喜雨》:“千裡黃流失故居,年來赤地到 青 徐 。” 王文诰 輯注引 趙次公 曰:“言水所衝蕩,而民居不見也。” 宋 張元幹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黃流”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源自古代用郁金草與黑黍釀制的香酒,因酒色金黃且在器中流動得名。此義項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黃流在中。”。宋代陸遊詩中“夜挽黃流灌病骸”亦用此意,借指酒能療疾。
特指黃河的激流,如唐代韓愈《感二鳥賦》中“窺黃流之奔猛”,形容黃河水勢洶湧。
宋代蘇轼《次韻張昌言喜雨》中“千裡黃流失故居”,以“黃流”比喻洪水泛濫沖毀民居。張元幹詞“九地黃流亂注”亦用此意,暗喻戰亂動蕩。
在部分文獻中,“黃流”被解釋為“黃帝後裔的流落之地”,如搜狗百科提到其與“黃胄蕃滋輝北阙”的對聯相關,但此說法未見于多數權威典籍,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總結特點:
「黃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讀音為huáng liú。
「黃」字的部首是「土」,總共有十一筆。
「流」字的部首是「水」,總共有十一筆。
「黃流」在古代語言中是指黃色的水流,特指黃河的水流。黃河是中國六大河流之一,因其水沙渾黃而得名。
在繁體字中,「黃流」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黃流」的寫法與現代相近,隻是字體的書寫形式略有差異。
1. 黃流奔騰而過,帶給大地肥沃的土壤。
2. 每年夏季,黃流的河水含沙量變大。
黃色、河流、黃河、水流、黃土
黃河、黃水、泥沙橫流
清流、藍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