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光線昏暗。 唐 劉禹錫 《寄李六侍禦》詩:“南國異氣候,火旻尚昏霾。”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既而昏霾,大風震雷,暴雨如瀉。” 清 金農 《次香山驿》詩:“昏霾睞眼脂流泔,欲覓清陰少楊柳。”
(2).昏昧,不高明。《南齊書·王融傳》:“而識用昏霾,經術疎淺。”
(3).比喻亂世或邪6*惡勢力。《文選·顔延之<和謝監靈運>》:“徒遭良時詖,王道奄昏霾。” 李善 注:“昏霾,喻世亂也。”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将佐題名》:“ 憲皇 初起衆未信,意欲立掃除昏霾。”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昏霾漢語 快速查詢。
“昏霾”是一個具有多義性的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層含義:
自然現象描述
指光線昏暗、空氣渾濁的天氣狀态,常見于古代詩文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
認知狀态比喻
引申為思想昏昧或見識淺薄,多用于對人或事物的評價。如:
社會隱喻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指亂世或邪惡勢力,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如:
該詞的意象從具體氣象現象逐步演化為抽象概念,體現了漢語詞彙由具象到隱喻的語義延伸規律。如需查看更多例句,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典籍。
意思:昏霾是指天空昏暗、能見度低、大氣中充滿濃密的煙霧、塵埃等顆粒物質時的自然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昏(日旦)+ 霾(雨旱)
昏:部首日,總筆畫昏:5;霾:部首雨,總筆畫14。
來源:《說文解字》記載,昏霾是古人用表象的方式來形容天空陰暗、能見度低下的自然現象。
繁體:昏霾(繁體字:昏霾)
古時候漢字寫法:昏霾在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1. 霧霾籠罩着整個城市,空氣中彌漫着難以呼吸的壓抑感。
2. 連續幾天的昏霾讓人們紛紛采取各種措施來保護自身健康。
組詞: 昏天暗地、昏庸、霾、霾天、大霾、霾氣、霾害、霾患、霾霧、霾攻等
近義詞:霧霭、煙霧、煙霧彌漫、濃霧
反義詞:晴朗、明亮、清澈、清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