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赋敛的意思、赋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赋敛的解释

(1).田赋;税收。《左传·成公十八年》:“薄赋敛,宥罪戾。”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土地得到开辟,赋敛数量增加,政治经济有一番新气象。”

(2).征收赋税。《史记·滑稽列传》:“ 鄴 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邹容 《革命军》第六章:“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赋敛”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官府征收赋税的行为,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社会批判色彩。根据《汉语大词典》,该词由“赋”(田税)与“敛”(征收)组合而成,本义为“按田亩征收粮食或布帛的官方行为”。这一经济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井田制,《辞源》记载其征收比例约为“什一而税”,即农民需将收成的十分之一上缴官府。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赋敛”逐渐演变为统称各类苛捐杂税的代名词。《汉书·食货志》中“急政暴赋,赋敛不时”的记载,揭示出汉代赋税制度已出现横征暴敛的倾向。唐代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苛政猛于虎”的文学表述,更是将“赋敛”升华为批判封建剥削的文化符号。

该词汇在古典文献中常与“苛”“暴”“重”等贬义词搭配,《全唐文》中多达37篇奏疏使用“赋敛无度”指斥官吏盘剥,反映出其在古代社会话语体系中的负面价值取向。现代汉语词典虽已不再收录该词为常用词,但作为历史词汇仍常见于研究古代经济制度的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赋敛”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田赋与税收
    指古代国家征收的田赋及各类税收。例如《捕蛇者说》中“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强调税收对百姓的压迫性。

  2. 征收赋税的行为
    如《史记·滑稽列传》提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指官吏向百姓征收捐税。


二、引申含义


三、历史背景


四、文学与文献引用


赋敛既指税收制度本身,也包含征收行为,需结合语境区分中性描述(如国家税收)与负面批判(如横征暴敛)。

别人正在浏览...

邦祯抱恨终天比方宾餞日月超放茶子油乘时揣夺道头知尾二婚恶食改朔钩端姑爷熯造号旗横角恒论横难鬨动訇磤火笔画甲缕剪定见讥艰鲜叫驴郊衢精馏金浆玉醴进退两难夔牛蜡千儿棱嶒冷煖自知良会露水姻缘麦麸漫浪叟面包内师钤记钤括前识惹祸招愆三养扫道杀食神藏升斗示戒碎蚁烫花天涯海角挺崿脱解五线谱遐坂香脱儿献祭